2014年,艾玛·沃特森在联合国的演讲发起了一场名为“他为她”的活动,号召所有人,包括男性在内,一同反抗因性别而遭遇的不公平对待。这场活动希望向所有人传达这样一个理念——“性别平等不仅只是为了女性的权益,也是为了男性的权益”。传统意义上的男女差别对待或者性别偏见不仅束缚着女性,也让男性受困于所谓的“男子气概”。
男性往往被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也被要求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软肋,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男性必须表现得“强壮、自主、自力更生”来满足社会对他们的期待,能够做到这些要求的年轻男性也确实由此在生活中得到了一定的便利。
但随着年纪增长,即便是曾经可以满足这些条件的男性也会逐渐变得力不从心,而那些在年轻时就接纳了这些准则的男性,如果在年事已高之后继续以这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会遇上一些问题,比如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最近就有一项研究表明,老年男性越是认同所谓“男子气概”,越容易缺少可以互相交心的好朋友。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社会学副教授塞莱斯特·坎波斯-卡斯迪欧(Celeste Campos-Castillo)等四位研究者于《性别角色》(Sex Role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霸权男性气质”是否会影响老年人的交友状态。
所谓霸权男性气质(Hegemonic Masculinity),指的是使男性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合法化的作法,比如“家里应该男性说了算”、“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等等这样的想法。
他们选取的研究资料来自于同一批研究对象分别在2004年和2011年返还的答卷,参与者主要是老年白人,这让他们的研究多少有一些局限性,但考虑到这一研究原本就涉及到霸权男性气质,而这种气质又往往会与白人中产阶级男性关联在一起,因此也算是有针对性。另外比较新颖的是,这是第一个把霸权男性气质当作一个频谱,或者说一个范围,来对待的研究,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分为“男或女”、“女性气质或男性气质”。
最终,研究者们获取了2536个男性样本和2951个女性样本。平均而言,男人比起女人要更认为男人应该说了算(在得分上是2.71对2.33),但是相较之下,女性拥有一个或者更多密友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四倍。
通过样本分析,研究者们发现老年男性在男性霸权气质上的得分越高,他们拥有知心好友的可能性就越低;而且这一分数越高,他们同时在朋友圈和亲友圈内拥有好友的可能性就越低,也就是说,年长的男性越是“直男癌”,越难交上好朋友。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男性从年轻时就倾向于在工作中结交朋友,而退休和健康状态下滑会让他们更容易失去这部分社交圈。
由此,一些老年男性会更容易陷入无人交谈的状态,也就无法在应对身体精神方面的压力时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实在是太难了,可能比让他们相信“社交隔离对健康有害”更难。这个研究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研究为这些一生深受“做个真男人”所害的人提供帮助,帮他们发展出真正有益健康的社交能力。甩掉“真男人”的包袱,做个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人”,不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