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佛龛,居然是用虫子装饰的?
昆虫牵动着很多人的恐惧,但有一类甲虫以美貌征服了人类,受到世界各地人的喜爱。这类甲虫叫吉丁虫,在英语中,吉丁虫名为“Jewel beetle(珠宝甲虫)”。桃金吉丁(俗称彩虹吉丁虫)是其中的佼佼者,虫如其名,好似将彩虹穿上了身。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它的颜色会发生七彩斑斓的变化,就像宝石一般让人移不开眼。
桃金吉丁(Chrysochroa fulgidissima)属于鞘翅目,吉丁科,分布在亚洲较为温暖的地区,在中国南方包括中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越南、老挝、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现。桃金吉丁的成虫体长约3~4厘米,具有华丽的体色,以金属绿为基调的鞘翅上分布着虹色的纵纹。成虫以一些落叶乔木如朴、榉、桃、樱、栎等的树叶为食,在野外活跃的时间一般在6~8月。
它们一般在白天活动,成虫在飞行时,特化的前翅张开呈V型并且保持不动,仅靠后翅飞行。成虫的寿命非常短,只有两个月,它们羽化成虫只是为了交配产卵,一旦繁殖任务完成,它们的生命也就走向了尽头。
雌性个体交配后会选择在新枯死或未完全枯死的乔木中产卵,根据孵化条件的差别,20天左右孵化成幼虫。幼虫藏身于枯木之中一点点地啃食木头成长,需要约2年长为成虫。这个时间并不确定,全年加温的话1年即可长成。控制喂食的话则能将延长至5年。
在亚洲地区,美丽的吉丁虫吸引了许多目光,在印度、泰国、日本、中国,人们都会将吉丁虫的鞘翅代替珠宝做成首饰。在日本,吉丁虫被称为玉虫。
在日语中,“玉(tama)”和“魂(tamashii)”同音,因此古人认为玉虫是灵魂之虫,有神奇的法力。因此一些佛教使用的道具,会用玉虫的鞘翅装饰,法隆寺的玉虫厨子(供奉佛像的小佛龛),使用了9083枚吉丁虫鞘翅,是日本的国宝。吉丁虫死后,夺目的艳丽光泽仍不消退,把佛龛装饰得金碧辉煌。
与点翠、象牙等动物装饰品不同,吉丁虫可以比较容易地人工繁殖,自然界中的数量也比较稳定。所以吉丁虫装饰的工艺技术,至今仍然能合法、可持续地进行。现代日本利用这种技术,修复了一些吉丁虫鞘翅剥落的工艺品,使之恢复当初的美色。
吉丁虫随着光线变化的金属色也被称为玉虫色,用以形容绸缎、漆器等物品,也可以形容政治家狡猾的措辞。“玉虫色的答复”,意思是说的话根据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思,就像吉丁虫变幻多彩一样。
桃金吉丁能够作为装饰品,除了本身的高分颜值之外,还因为它死亡后不会褪色。从羽化成虫的那一刻起,它的美丽就定格了下来——韩国出土过一件新罗时代的马具,上面镶嵌的吉丁虫鞘翅经过千年,犹带绿色。
桃金吉丁的体色是一种结构色,也称作物理色;与之相对的叫做化学色或者色素色,顾名思义,也就是色素产生的颜色。很多色素色一旦色素细胞死亡失活,颜色便会发生改变,不少昆虫、鱼类,尤其是体色为亮黄色的一些物种,死亡后都会褪色,光彩不再。然而,结构色与色素无关,不会因为生物活性的变化褪色。
结构色是生物体细微结构所导致的一种光学效果。生物表面不平坦的结构,使射入的光发生反射、散射、衍射、干涉等光学作用,从而产生特殊的颜色效应。吉丁虫鞘翅看上去像金属般平滑,但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并不光滑,而是有着多层微细结构。桃金吉丁的金属光泽、鲍鱼壳内部的珍珠光泽、鲱形目的一些小鱼身上发光的银色,都是数层微小结构使特定波长领域的光线发生了反射和干涉,于是产生我们所见的结构色。
桃金吉丁为什么要将如此炫目亮眼的结构色穿上身呢?有一种说法是,体色显眼的它们突然起飞,可以吓到天敌鸟类,但这其实是错误的。桃金吉丁的体色并非恫吓敌人,而是一种用来保护自身的迷彩色。桉树树叶是桃金吉丁的主要食物之一,比较一下就能发现,细长体型的桃金吉丁,跟细长的桉树叶形状很类似,并且,桉树叶朝向太阳的那一面非常光滑,在阳光下会闪耀水润的光泽。
当鸟类从上而下俯视时,反射着阳光的桉树叶与反射着阳光的桃金吉丁融为一体,并且桃金吉丁还会随着角度不同呈现出黄色红色等颜色,可谓是最高级别的迷彩服了。
全球已知有一万五千多种吉丁虫,其中分布在我国的有约700种,虽然吉丁虫家族盛产高颜值成员,但并非每一位都受人欢迎。不少吉丁虫,尤其是窄吉丁属(Agrilus)的种类,对农业和林业有极大破坏性。
幼虫隐蔽在树皮之下啃食树木,等到成虫凿洞爬出树干,树木内部已被严重蛀蚀,濒临死亡。北美洲出现过多次因白蜡窄吉丁(A. planipennis)入侵,使梣树大规模死亡的事件。杨十斑吉丁(Melanophila picta)在中国西北的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区域,对杨树造成了极大危害。
201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米切尔·多明戈(Michael Domingue)等人,为了找到诱杀白蜡窄吉丁的办法,制造了雌吉丁虫的模型来诱捕雄虫,他们用纳米技术模仿吉丁虫的结构色,让“仿真娃娃”的表面如绿宝石般闪耀。如此欺骗昆虫的感情,人类真是太狡猾了。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开水族馆的生物男。自然的灯光华彩黑足鲍绿孔雀霓虹脂鲤大蓝闪蝶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