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圆滚滚的企鹅欢快地摇摆在冰面上,啪叽!有一只摔倒了。是冰太滑还是腿太短?可能因为它吃太胖……科学家为了研究企鹅胖瘦与走路姿势的关系,抓了些胖企鹅上跑步机走路,然后用半个月时间把它们饿瘦,对比姿势的变化。结果发现企鹅胖的时候走路容易摔倒,左右摇得也更厉害。有人说,这事儿还用麻烦企鹅么,把我喂胖了放跑步机上也一样吧?还真是。脂肪多,容易摔倒。无论是小姐姐还是老爷爷,只要胖,就更容易摔倒。
这里的“胖”不是指体重大,而是脂肪过多。肌肉多体重也大,但“壮”对平衡能力影响比较小。身体脂肪比例超标越多,越容易摔倒。而且摔向各个方向都有可能,胖了之后向前扑倒、向后仰面、左右侧滑倒下的风险全部升高。这是因为脂肪让调整平衡的整个过程都更难了,从找准位置到调整姿势。长胖后找准重心位置变难,站立和步行时都难以保持身体重心在正中间,容易前后左右晃动。
重心位置是足底压力告诉身体的,对压力感觉敏感,才能及时发现重心偏离,用肌肉调整姿势,保持平衡。胖了体重大,足底各个部位压力都大,对重心移动造成的压力变化不再敏感。不能准确知道自己重心在哪儿,自然很难把重心放到中间去。胖人足底压力大,脚印深宽。身体先根据足底压力计算出该怎样调整重心,之后肌肉快速有力地改变姿势,才能站稳。这需要肌肉力量与体重相匹配,才可以拉得动身体。
像企鹅那样,身上吃得圆滚滚,小细腿上的肌肉却没有增长,一定走不稳。人长胖之后,虽然腿也跟着变粗,但肌肉增长的幅度通常赶不上脂肪,而且收缩效率降低。胖人常常绝对力量大,但相对体重还是不够用(相对力量小),不足以在走路时维持平衡。肌肉都附着在骨骼上,收缩的时候遵循杠杆原理,阻力臂延长则肌肉拉动身体更费力(初中物理老师在看着你)。长胖时,肚子往前凸,身体正面多出来的肉一般比背面多,重心往前移动。
控制前后平衡的多数肌肉支点在脚踝,重心前移则与支点距离增大,阻力臂延长,脚踝周围肌肉拉住身体变得困难。足底感觉不出,肌肉拉不动,胖了之后维持平衡真是太难了。为了不摔倒,只好改变走路的姿势。胖人重心距脚踝远,力臂长(红线)。走路姿势不一样,还更累。一群人走在一起时,可以看出每个人走路方式都不一样。
胖人共同的特点是走得比较慢、每步长度短、两脚之间宽度大、胳膊抬得高、腿比较直(髋、膝关节屈曲角度小)、大腿和臀部左右摆动和转动多。这样走路不单纯是受腿粗的妨碍,主要因为肌肉相对力量不足,身体为减少能量消耗、维持平衡和减小关节压力而调整了姿势。其中抬高胳膊,就像企鹅走快了会支起翅膀,是为了保持平衡,而降低步速和步长可以减小膝关节冲击力。
本来相对力量就小,又为安全改变了姿势,降低了走路的效率,长胖后走路确实更累。胖瘦走路姿势对比。压力又大又偏,可能腰腿疼。胖了之后一般不喜欢运动,因为费力,也因为身体各处经常疼痛不舒服。研究显示,胖人比瘦人更容易出现肌肉、韧带、关节及骨骼的损伤,并因此感到疼痛。而且关节疼不是老了才会有,60%肥胖儿童每月至少有一个关节疼一次。感觉各处疼痛,主要是因为肌肉骨骼承受的压力太大。
走路时全身重量都压在脚上,胖人容易出现脚痛。体重每增加一斤,膝关节等承重关节压力增加四斤,所以髋膝疼痛常见。长胖后不仅肌肉骨骼压力大,而且可能由于姿势控制困难,出现脊柱曲度异常、膝外翻及过伸、扁平足。这些情况下,骨骼排列不正,本应平均分布的压力变得集中,受压最严重的部位可能难堪重负,出现损伤。比如,胖人常见的膝外翻(又称X型腿)增加膝关节外侧软骨压力,可能会对软骨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
胖人关节压力大,帮助减轻压力的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却相对弱,关节软骨被迫承受更多的冲击力,也就更容易受到损伤。正常大小腿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膝外翻角度变大。减肥,还能恢复健步如飞。长胖导致这么多问题,减肥后还能恢复原样么?大部分是可以好转的,而且减去的脂肪越多,效果越明显。只是,关节软骨如果已经受到损伤,完全恢复很困难。但关节疼痛可以缓解,只要减轻体重5%就有效果,减10%以上改善更明显。
但减肥时,胖人如果照搬瘦人的运动方式,比如每天跑步跳操,可能没几天膝盖就疼得动不了。如果体重比较大,平时又很少运动,可以先从不负重的形式开始(如骑车,不把体重全部压在下肢),之后逐渐增加负重运动。蹦跳类的动作对关节压力非常大,很容易受伤,需要特别小心。除了减肥时常用的有氧运动,最好也加入抗阻运动(增强力量的训练)。这样不仅增加热量消耗,提高基础代谢,帮助减重,还能加强肌肉力量。
只有相对力量强了,才能降低关节压力,减少日常活动的疲劳感。最后,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慢一点,不要摔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