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梗海棠如今的中文正式名应该叫做“皱皮木瓜”,也许“皱皮”给人的感觉比较有欠舒适,“木瓜”又不像是夸人的词儿,再加上“贴梗海棠”这个名字出现得更早一些,如今又比较有知名度,所以物种日历的编辑就选了这个别名,而不是中文正式名……好吧我作为作者虽然觉得迷惑,但今天要说的植物就是它。请认准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在谈论物种的时候,我们要谈论拉丁文)!
贴梗海棠,正式名皱皮木瓜,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图片:harum.koh / flickr
“俺切着齿点绛唇,搵着泪施脂粉,故意儿花簇簇巧梳云鬓,锦层层穿着这衫裙,怀儿里冷飕飕匕首寒光喷……”一折昆曲《刺虎》唱罢,满堂喝彩。彼时彼地,正是嘉庆年间的北京城,台上的当红旦角名叫张寿林,年方一十四岁,因着姿容丰艳,音韵清圆,曲尽情态,令人击节,故而名噪一时。
谢了幕,卸去妆扮,张寿林方才转向客室。那房间里,早有几位文士模样的男子,边品着茶,边在那里高谈阔论,所言所讲,尽是梨园逸事。见张寿林进了屋,一众文士纷纷道贺。“张郎尽得这《刺虎》之妙呀!方才见你那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分明竟是女子了。那姿态眼神,纵使下了苦功,也并非学得来的,想必张郎是天生情种。”出言赞许的文士,号曰“小铁笛道人”,于京城梨园间小有名气,品评人物,往往一语中的。
如今所言,对张寿林真可谓赞赏有加了。昆曲传统旦角戏《铁冠图·刺虎》讲述的故事是,亡明宫女费贞娥假扮亡国公主意图行刺李自成,不想李自成将其赐给虎将李过为妻。新婚之夜,费贞娥刺死李过,然后自杀身亡。图片:youtube
“吾却有一联诗句,送与张郎,”接口的文士号作“餐花小史”,最是惜爱青年才俊,也往往与个中清秀者,传出风流佳话,今日座上,他与张寿林相交最厚,想是早已拟得腹稿,就待此刻相赠了,“张郎之情态,真可谓‘东风吹入红妆院,绾住春情不愿飞’!”“既有诗性,我也来凑上两句,”这位唤作“鹿角峰樵”的文士,平日往往少言寡语,今天却也来了兴致,“我道张郎应是‘一院春风谁管领,海棠应占最高枝’!
”众皆称好,“鹿角峰樵”稍停了片刻,解释道:“我言海棠,非是西府,亦非蜀海棠,张郎年幼,却知动静情趣,当以贴梗海棠比之!”在明清两代,贴梗海棠是新近得宠的名花,以花色艳红热烈而为人赞颂。园圃之间,正红色的花卉原本不多,贴梗海棠曾与映山红杜鹃比肩,可见时人偏爱之情。“张郎,这位‘鹿角峰樵’平日里可是吝惜赞美之词呀。
况那贴梗海棠,一说便是《诗经》之中所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木桃,今日你要以何为报呢?”众人哄笑起来,张寿林毕竟年纪尚轻,红了脸颊,只得向众人深施一礼,命人将残茶撤下,换了温酒,陪着众文士夜饮起来。贴梗海棠(左)与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右),狭义的映山红即是指杜鹃本种。图片:Eric Hunt / flickr、Pixabay
海棠?木瓜?还是木桃?
所谓的贴梗海棠,如今的中文正式名叫皱皮木瓜——今人将它放在蔷薇科木瓜属之中,虽与海棠同属一个大家族,却也迥然有别。然而在明清时,世人仅知“贴梗海棠”的名字,并且将它当作海棠花的一类,甚至归入“海棠四品”之中。
海棠四品:左上西府海棠(Malus × micromalus)、右上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左下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以及右下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图片:用心阁 & Shu Suehiro / wikimedia commons
明人王象晋编著的《群芳谱》之中,对贴梗海棠记述道:“贴梗海棠,丛生,单叶,枝作花,磬口深红,无香,不结子。新正即开,亦有四季花者。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残粉矣。
”根据陆文郁先生《诗草木今释》之中的观点,《诗经·卫风·木瓜》之中所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其中的木瓜、木桃、木李,对应的物种分别是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皱皮木瓜(贴梗海棠)、榅(wēn)桲(po)(Cydonia oblonga)。
左: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的花与果;右:榅桲(Cydonia oblonga)的花与果。图片:KENPEI & Alexander Mirochnik & Manfred Heyde & nk / wikimedia commons
于是问题来了:如果说贴梗海棠古名“木桃”,植物学中归属于木瓜属,它又是怎么被当作了海棠呢?
最初的“棠”字,按《说文解字》的说法:“牡曰棠,牝曰杜。”开花、结果的是杜梨,而和杜梨形态相似,但华而不实,叫做“棠”。不过到汉代以后,人们就知道“棠”其实也结果,于是和杜梨类似的小果子,就成了“棠”。海棠相传自海外(非中原地区)而来,至少在唐代时就已是观赏花卉了,到此时为止,“海棠”还是指的小果子木本植物。杜梨(Pyrus betulifolia)的果实。图片:cnseed.org
贴梗海棠虽然原产于我国西南等地,但果实不宜食用。相比之下,在《诗经》中并列的木瓜,在古时是酸味食材,榅桲则可以蜜渍之后食用,而“木桃”则渐渐为人舍弃忘却。直到明代我国园艺水平大发展时期,才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之中。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之中说:“木瓜花似海棠,故亦有木瓜海棠。但木瓜花在叶先,海棠花在叶后,为差别耳。
”因此,木瓜或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也被称作“木瓜海棠”,用作赏花。贴梗海棠与之类似,由于花似海棠花,才得了海棠之名。这时的“棠”,已经不是最初用果实形态来作为判别依据了。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贴梗海棠的中外拥趸按照清代画家邹一桂《小山画谱》之中的记述:“贴梗海棠,大红花,五出。
蒂大而青色。三五丛开,开时有叶,但花叶俱着梗,无柄,故名贴梗。黄心一簇,反瓣淡红,三月开。亦有四时俱花者,结实如栟子。”这里所说的贴梗海棠与如今无异,它有几大特色,其中有些特色与其他花卉不同:一是花色大红,虽然花无香气,却以浓艳压群芳;二是几乎无花梗,花开在枝上,所以名叫“贴梗”;三是植株灌木状,枝条相对坚直,所以又名“铁杆海棠”;四是花叶同开,红绿掩映成趣。贴梗海棠花大而红,几无花梗。
图片:amy / filckr
若要选贴梗海棠爱好者,首屈一指的当属爱新觉罗·弘历他老人家。乾隆写过好几首关于贴梗海棠的七言绝句,抛开诗作本身的水平,至少可以看得出他还是对贴梗海棠十分了解的。其中一首诗言道:“迥异垂丝影动摇,敷花著干见丰标。不香亦自饶风韵,金屋何妨贮阿娇。”这里道出了“贴梗”之名的由来。另一首也说:“似惜垂丝特柔态,别教贴梗示微刚。
”看来他老人家觉得,垂丝海棠的娇柔之态,不如贴梗海棠所谓的“铁杆”有气魄。对了,乾隆还有一首《贴梗海棠》诗,尾句说“秋来结得木瓜贻”,其实这也是套用了《诗经·卫风·木瓜》的典故。铁杆海棠,比钢筋还直。图片:Andrea Kautz / inaturalist
我国自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园林之中也常见栽种贴梗海棠。
起初仅有最正统的红色花的品种,到了本世纪初,渐渐也开始栽种粉色花、乳白色花、橙色花等品种,但这些品种通常都是木瓜属中的杂交种或园艺品种(比如华丽木瓜的品种),严格意义上已经不能叫做贴梗海棠了。而且,贴梗海棠本种,虽然被认为仅在中国和缅甸有野生,但以全球范围而论,相关园艺育种领先的地区,却在日本和欧洲。华丽木瓜(Chaenomeles × superba)。
图片:Emőke Dénes / wikimedia commons
日本原有野生的木瓜属植物日本木瓜,大约在1550年,贴梗海棠引入日本,此后培育出了由日本木瓜和贴梗海棠杂交而成的华丽木瓜(Chaenomeles × superba)。在日本的大正时代(1921~1926年),日本园艺学家培育出了木瓜属的多个经典品种,花色除了大红,已有粉色、白色、橙色、橙红色等。
华丽木瓜的品种Chaenomeles × superba ‘Coral Sea’。图片:gardenia
在1796年,贴梗海棠从日本被引入了欧洲,此后经过了大约七八十年,日本木瓜和毛叶木瓜也相继进入欧洲。在1921年,法国园艺学家用贴梗海棠和毛叶木瓜作为亲本,得到了杂交种维氏木瓜(Chaenomeles × vilmoriniana),它的花是白色的,但具有粉红晕。
到1963年,瑞士的植物学家Claude Weber把500多个木瓜属园艺品种,按照来源不同,划分入了8个类群,再按花色、花型细分了小类。顺便说,我国的相关工作,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算系统地开展起来,进入21世纪后也培育出了一些新品种。毕竟我国是贴梗海棠的老家,风头不能全被老外抢走嘛。维氏木瓜(Chaenomeles × vilmoriniana 'Vedrariensis')。
图片:plantarium
除了看花,“木桃”有什么用虽然贴梗海棠的果实在古人看来不宜食用,但它和木瓜、佛手柑类似,能够散发清香,只不过香气比较浅淡,不像木瓜那样浓郁。如今有些人会从公园里捡拾贴梗海棠的果实,放在案头或窗边,约略闻一点香气,也算是件风雅事了。贴梗海棠的果实。图片:chiwi / inaturalist
趁着春天看完花,请记着它们所在的位置,秋天去找找果子吧。把果子捡回去,遇到心上人,就把果子扔过去砸他/她一下子,来表达心中的爱慕之意——毕竟真正的木瓜也好,榅桲(木李)也好,果实都更大,砸到人更疼,这么一想,还是用贴梗海棠去,造成的伤害比较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