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内瓦湖北岸,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既有瑞士特色的如画风景,又不乏国际城市的繁华与多元。它就是有着“奥林匹克之都”美誉的洛桑。
洛桑是瑞士联邦沃州和洛桑区的首府,也是瑞士第五大城市、第二大法语城市。城市背山面湖,沿着湖岸向山上延展开来。
从地理位置上看,洛桑位于瑞士西南部,城市面积不大,只有41平方千米,人口也不多,仅有13万左右;却是地道的古城,城内文化古迹及各种楼堂馆所、教堂、古堡等都是老字号文物。和日内瓦一样,洛桑也是瑞士的文化和人才中心,许多大型国际会议在此举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以及不少跨国公司总部也设于此,洛桑因而被称为“奥林匹克之都”。
洛桑的文化氛围很浓,拥有创办于1540年的洛桑大学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该院与苏黎世理工学院是瑞士仅有的两所国立高校,还有众多的私立国际学校。不少各国的政治家、富豪、王公贵族和明星都把子女送来这里上学,接受严格的教育。
初到洛桑,第一印象就是道路高低起伏,到处都是坡。
这是因为洛桑是一座山城,它北靠阿尔卑斯山,依偎在日内瓦湖北岸,市区沿湖挨着山边做阶梯状扩展,湖畔有片一望无际的葡萄园,隔着湖岸可远眺阿尔卑斯山。虽然洛桑的地面交通已经非常发达;但由于地势落差很大,为了弥补地面交通的不足,洛桑修建了全瑞士仅有的两条地铁路线,其中的M1线是地下轻轨,M2线是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尽管M2线全程只有6千米,却连接了洛桑东部中心地带和日内瓦湖沿岸地区,非常重要。
洛桑老城区的帕吕广场是洛桑的市中心广场,虽然规模不大,却十分有趣,广场周围遍布颇具历史感的古老建筑。帕吕广场上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正义喷泉,喷泉中央开满鲜花,一位手持天秤的正义之士昂首立在高高的柱子上。喷泉后面的建筑上灰黑色的区域就是有名的报时钟,每到整点,就会有彩色的人偶出来报时,非常有趣。报时钟和正义喷泉都是帕吕广场的标志。
帕吕广场南侧的一栋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是建于17世纪的洛桑市政厅。就是在这座市政厅,1915年4月10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将其总部及档案处迁至洛桑。
对体育爱好者来说,洛桑最出名之处莫过于它是“奥林匹克之都”,因为这里是国际奥委会总部的所在地。在洛桑,与奥林匹克有关的著名景点一是奥林匹克公园,一是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公园坐落于日内瓦湖畔,面积不大,堪称是一座袖珍花园。隐匿在湖畔一片静谧绿树之中、带有五环标志的小楼,就是国际奥委会总部。
奥林匹克公园与奥林匹克博物馆其实算得上是一个景点——博物馆就坐落在公园内,或许把公园称为博物馆前的一个广场花园更贴切。博物馆广场前还有永不熄灭的奥林匹克之火,它由世界女子滑冰冠军、德国姑娘维特在1993年6月23日点燃,自此,终年不熄。圣火坛旁立有顾拜旦塑像,以纪念这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
洛桑是顾拜旦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所选定的城市,为继承顾拜旦将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意志,由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提议,于1993年在洛桑建立了这座世界上唯一的奥林匹克博物馆。
顾拜旦为什么要将洛桑选为国际奥委会总部的所在地?原来,在国际奥委会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其总部所在地是在法国巴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硝烟弥漫。为使奥林匹克运动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档案免遭战争破坏,1915年4月,顾拜旦将国际奥委会总部迁往作为中立国的瑞士。从此,洛桑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对国际体育界有重大影响的城市。
1982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城”;1993年12月5日,国际奥委会又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都”。现在的洛桑不仅有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还有以顾拜旦名字命名的大街和体育场等,堪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心脏”。
奥林匹克博物馆是一座通体白色的建筑,线条简洁明快,正面带有五环标志,从外观看是2层,其实是5层,其中有3层位于地下,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博物馆大门入口处正前方竖立着两排共8根希腊风格的大理石圆柱,它们来自希腊的萨索斯岛,为希腊政府所赠,号称世界上最白、纹理最少的大理石,这片纯白象征着和平与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洛桑不仅是一座山城,而且是一座湖畔之城,这个湖就是日内瓦湖。
湖内有一个巨大的人工喷泉,该喷泉最初建成于1891年,当时所能喷射的高度只有90米,1958年改建后使用至今,现在喷泉水柱的高度在无风时可达144米,停留在空中的水量达7吨之多。如果赶上一个晴天,耀眼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不怯生的白天鹅在湖里戏水,这是日内瓦湖上再平常不过的画面。漫步湖边,感受湖上吹来的清风,风里夹着一丝湿润的水汽,这是日内瓦湖的味道,也是属于洛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