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病例的统计数据中,男性患者往往比女性患者多。3月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团队在预印本平台SSRN上发布了一项研究,梳理了感染者的性别差异。研究者分析了1月1日~29日的6013份病例数据,发现55.9%的患者为男性;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则有58.8%为男性。也就是说,男性不仅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似乎症状更严重。这一结论,也与之前的研究吻合。
其中,有425份数据按照时间被分了三组;研究者发现,在1月1日以前、1月1日~1月11日、1月12日~1月22日期间,男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6.0%、59.3%和47.7%,呈现下降趋势。随后,他们分析了自己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数据。他们按照症状程度的不同,分别将男女患者分为三组。结果发现,男性患者有11.8%为危重,而女性患者危重情况的为7%。也就是说,男性的发病情况似乎普遍更严重。
另外,在他们医院所确认的67例无症状感染者当中,47位为女性。研究者推测,感染者的性别差异,可能并不是因为病毒更喜欢感染男性,而是由于男女对病毒的抵抗力不同。也就是说,感染新冠病毒的男女数量可能持平;但女性抵抗力更好,她们的免疫系统更能够杀死病毒,或者患者没那么容易表现出症状。所以,感染了病毒的女性,潜伏期可能相对更长,发病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也相对有可能因为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而没有被检测出来。
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还未经过同行评议,尚未正式发表。其中关于女性潜伏期更长的说法,也仅是从男女感染比例变化推断出来的;要真正下定论,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研究者总结道,“女性在新冠肺炎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对女性实行不同的控制措施,例如对于有明确接触史的女性进行核酸检测、受医学观察的女性其隔离期应该超过14天。
不过,如果男性、女性对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真的不同,那也并非是这种病毒所特有的。实际上,面对病毒,男性和女性先天就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以相似的接触病毒条件为前提,男性更容易形成感染,感染的程度也更高;而如果病毒感染程度相似,则女性的症状可能更重,病情的预后也更差。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水平的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是如此。
高水平的免疫应答让女性可以更快地清除病毒,但也更容易发生过度免疫应答的情况。接种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后,女性产生的抗体水平往往更高,不良反应也往往更严重。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毒载量降低情况、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也都与性别相关。具体来说,免疫应答的性别差异,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非特异性免疫方面,女性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高于男性。
女性的很多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数量、活性以及炎性免疫反应水平,总体上都比男性更高。女性的病原识别免疫机制也强于男性,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侦测到病原微生物的过程有性别差异。特异性免疫方面,女性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也高于男性。
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的影响因素,例如CD3+和CD4+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值、辅助性T细胞1(Th1)炎性反应、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都是女性更高。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方面,很多免疫相关基因,在女性体内表达水平更高。激素调节方面,一些性激素(如睾酮、雌二醇、孕激素)可通过与特定受体结合的方式,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表面都表达相关受体。
这也就是说,面对病毒侵袭,男性和女性先天就有所不同。目前看来,新冠病毒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并没有什么脱离正常病毒范畴的东西。要说它和别的病毒最大的不一样,大概是关于它的新闻报导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