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人造卫星老了之后,该怎么办?和凉拌差不多。而且,为了减少退役卫星带来的太空垃圾,离地球近的卫星,一般会坠入大气层;而更远的卫星,会有一些专门的坟墓轨道。尽管不少卫星,直到退役仍然身体健康,可以超期服役,可一旦燃料耗尽,难以控制自己的轨道和姿态,就回天乏术了。现在,人们开始尝试在轨道上延长它们的“寿命”。就在2月25日,人类第一次依靠新卫星实现了老卫星续命的任务。
续命的方法也很特别,尺度堪比希腊神话故事。任务延寿卫星MEV-1,是人类历史上首颗被派遣上天提供延年益寿服务的卫星。它没有固定的轨道,而是根据需求主动去找它的服务对象。它的首个续命目标,是国际通信卫星901号(IS-901),2001年6月发射至今,已在轨运行接近19年了。
那么,太空续命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卫星新姿势——太空后浪推前浪。简单来说,也是三步。第一步,到卫星附近;第二步,亲密接触;第三步,给卫星延寿。一枚源自苏联技术的质子号火箭,搭载着包含欧洲技术的欧洲通信卫星5号西B卫星,以及美国技术的任务延寿卫星MEV-1,从位于中亚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出发,一同前往太空。
任务延寿卫星MEV-1并不着急。它选择了节能低耗的离子推进发动机,推力小,消耗少,可以节省自身携带的燃料,把更多燃料留给其他卫星续命时用。MEV-1足足花了3个半月时间,才慢悠悠爬到了IS-901的轨道。此时,后者的燃料基本耗尽,已经把自己转移到了同步卫星坟墓轨道。MEV-1悄悄地靠近,并准确绕到IS-901的身后,为下一步的姿势做好准备。
下一步,两颗卫星必须精准地交会对接。
但这次交会对接极其困难,因为在19年前,IS-901飞向太空时,根本没有预留任何的交会对接口!不仅如此,IS-901因为燃料耗尽,已经基本没有了姿态控制能力,也不会配合作出任何的行动。为了确定具体用什么“姿势”,地面的工程师颇费脑筋。研发人员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接入口——化学能发动机的喷气口。如果任务延寿卫星MEV-1能顺利插入目标卫星发动机的喷口,就能牢牢连接目标星IS-901了。
2020年2月25日,在一切准备好之后,地面同意MEV-1采取下一步措施。MEV-1伸出了一根细、长、直的对接杆,从IS-901身后渐渐深入发动机喷口,直至两颗卫合二为一,成功完成对接。对接完成后,两颗卫星就要长期合二为一了。在接下来长达5年延寿续命期内,MEV-1将一直陪伴在IS-901身后,牢牢顶住不放。
由于IS-901燃料基本耗尽,失去了变轨乃至控制姿态稳定的能力,因此需要MEV-1用自己的燃料,将IS-901送入新的预定位置。
5年后,在IS-901续命结束后,MEV-1会把它重新拉回坟墓轨道,再前往下一颗目标卫星。MEV-1延寿卫星的预计寿命也是15年,按照每颗卫星延寿5年的操作,它可以为多达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提供延寿续命服务。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目前常见的运行卫星轨道中高度最高的,也是续命难度最高的。
地球同步轨道,又称为地球静止轨道(GSO/GEO),公转周期跟地球本身一样,也是24小时。在这条轨道的人造卫星,就是地球同步卫星。它们与脚下的人们一起迎接每一天,一辈子都在注视着同一片大地。这个轨道的优点显而易见,可以为同一片地区提供稳定、持续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了通信、导航、气象、军事等等,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卫星导航、卫星电视等。
这个轨道有没有什么缺点呢?不仅有,而且很显著,那就是——太高了!绝大多数卫星都处于低轨道,其轨道高度只有200~500千米,不超过850千米。而地球同步轨道,足有36000千米高,大约是地球半径的6倍!两者的差别,大致相当于地面上的我们,去仰视埃菲尔铁塔。然而,越高的轨道,意味着越多的燃料。
卫星携带这么多燃料,都是怎么用呢?
一部分用在发射之初,火箭通常把卫星送入较低的转移轨道,再由卫星消耗燃料,爬升到地球同步轨道;一部分用于维持、调整卫星的运行轨道;还有最后一部分,需要留给功成名退之时,送自己前往卫星的坟场。对于低地球轨道卫星,这部分燃料是送自己进入大气层,坠毁在南太平洋的卫星坟场。而对于地球同步卫星,返回地球不现实,而同步轨道又是非常稀缺的资源。
因此地球同步卫星退役前,会将自己的轨道提高321公里,抵达专用的同步卫星坟墓轨道,空出原本它在同步轨道上占据的位置。
由于制造和发射一颗地都球同步轨道卫星成本高昂,这类卫星的设计寿命往往要比低轨道卫星高一倍,长达15年。而15年并不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往,人们大多精打细算,为卫星节省燃料,但燃料总有耗尽的一天。比如IS-901卫星,就已经超期服役4年,燃料有些力不从心了。在此之前,唯一的选择就是黯然退场,进入附近的坟墓轨道。这一次,有了任务延寿卫星的力挺,IS-901成功延续了生命。
未来,为更多卫星续命。这次卫星延寿的尝试,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卫星享受到这一服务。一方面,一些新的卫星平台考虑了未来的卫星续命需求,已经在设计中提前预设了对接接口。另一方面,在第一代延寿卫星MEV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开始研发下一代延寿卫星MRV。新一代的延寿卫星将具有为多颗卫星延寿和维修的功能。
第二代的MRV延寿卫星有两大新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带有12个延寿挂舱。
这样,一颗任务延寿卫星一次可以最多为13颗卫星续命(不止是12个挂舱,延寿卫星自身也可以)。每一个延寿挂舱都相当于一颗小型化的延寿卫星,主要包括太阳能电力系统和以氙为推进剂的电能离子推进发动机,可以为母星提供动力,控制轨道和姿态稳定。这种小型推进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使用太阳能帆板便可长期工作。其采用的离子推进发动机推进剂(氙)消耗远小于化学能发动机,同样具备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能力。
第二个亮点,则是配备了一个机械臂,不仅可以更方便延寿卫星捕获,还可以对老旧卫星进行一定程度的维修。这也是延寿卫星最让人警惕的特点——有能力捕获不受控、无预留接口的卫星。一方面,这可以用于维修老旧的失控卫星;另一方面,这也可以用于俘获敌方不受控的卫星,在军事上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延寿卫星第一次就实现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捕获,理论上大部分人造卫星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被捕获。
这类卫星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目标卫星续命,也可以摧毁目标卫星。这种新形式的卫星,本身只是工具。天使还是魔鬼?终究在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