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确定;陨石中或首次发现地外蛋白质 | 全球科技要闻

作者: 石云雷、张二七、马一瑗、谢汝雨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日期: 2020-03-03

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陨石中可能首次发现地外蛋白质,全球科技要闻涵盖新冠病毒命名、疫情发展、地外蛋白质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上升、全球沙滩消失风险、地球早期形态及白矮星合并研究。

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在一篇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的最新文章中,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声明。其正式命名与此前公布于预印本网站的名称一致,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因其与以SARS-CoV为原型的同种病毒具有遗传相似性。

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17时,中国境外共64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8774例,死亡共计128例。与前一日报告相比,中国境外新增新冠肺炎1598例,新增6个国家(亚美尼亚、捷克、多米尼加、卢森堡、冰岛、印尼)出现新冠肺炎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病例数持续下降,但过去24小时内,中国境外新增病例数几乎是中国境内新增病例数的9倍。

3月2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对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等级已经从“中等”上调至“高”。此外,冯德莱恩还表示,欧盟已经部署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将竭尽全力遏制病毒的蔓延。

近日,一项发表于预印本网站arXiv的研究显示,在陨石中检测到了蛋白质,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如果这一结果得到证实,那么这将是地外蛋白质的首次发现。此前,1990年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Acfer 086号陨石中曾检测出氨基酸。

现在,研究者重新对该陨石进行了质谱分析,发现甘氨酸的信号比过去检测的更强,并且与铁、锂等其他元素结合。经过模型模拟,研究者发现甘氨酸形成了一种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很可能就是蛋白质。这一研究或许能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新线索。

最近一项发表在预印本网站ChinaRxiv的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发病人群趋向老龄化。研究人员对2020年1月起徐州东方人民医院接诊的13783例患者进行回溯性研究,发现1月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较1月初上升25%,较2017-2019年同期平均上升10%。另外,患者年龄的中位数由之前的39岁上升到50岁,说明新冠肺炎影响了大量民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21世纪末,全球一半的海滩可能消失。这一结论来自《自然-气候变化》的一项最新研究,而导致该现象的,则是气候变化以及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研究团队分析了一个卫星图像数据库中1984-2015年的海岸线变化,并根据历史趋势,预测了在两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场景下,未来的海岸线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约50%的沙滩面临严重侵蚀的风险,冈比亚和几内亚比索等国家60%以上的沙滩海岸线可能会丧失。

沙滩的消失不仅让人们失去了度假场所,还让海岸在面临海洋风暴和飓风时,失去一道天然防护。

早期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最新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的论文,对32亿年前的地球进行了研究。由于岩石可以吸收海洋中的氧元素,研究通过分析100多份岩石样本中氧同位素的数值(即氧16和氧18的比例),发现古代海洋中氧18的比例比现在稍高一些。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古代海洋周围没有被土壤覆盖的大陆吸收氧18。因此研究者提出,32亿年前的早期地球表面,极有可能完全被海洋覆盖住,但不排除有小块的陆地存在。

据一项发表于《自然-天文学》上的研究,科学家在离我们150光年处发现了一颗名为WDJ0551+4135的超大质量白矮星。其大气中除氢外还含有大量的碳,而通常白矮星大气中这两种元素不会混合。另外,其质量为白矮星平均质量的两倍,存在时间也更长。这些迹象表明,WDJ0551+4135是由两颗白矮星合并而成的。当双星系统之一的恒星结束生命时,它会在收缩时拉近另一颗的轨道并最终与之合并。

由于质量特殊,WDJ0551+4135并未进一步形成超新星爆炸而是留存至今,这为恒星演化带来了新的理解。

UUID: 7aab0ffb-bd87-44dd-8b21-68a7f49aa2e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3-03_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确定;陨石中或首次发现地外蛋白质全球科技要闻.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