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病2019的临床特征

作者: 钟南山 等

来源: NEJM医学前沿

发布日期: 2020-03-01

钟南山院士团队收集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52家医院的1099例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了病死率、接触史、症状表现、消化道传播证据、影像学异常、重症风险等,并讨论了潜伏期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与协调下,钟南山院士牵头收集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52家医院的1099例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文简称为新冠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在分析整理数据后,研究者将论文投稿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并同时在医学预印本(MedRxiV)网站公开发表,随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经过严格的审稿流程、同行评议以及作者、编辑部对图文的仔细修改,题为《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病2019的临床特征》(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的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NEJM。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关伟杰、梁文华、何建行教授和通讯作者钟南山教授解答了读者对该研究结果提出的关键疑问,并在此发表全文翻译。

本研究首次收集全国范围的新冠患者,通过分析大样本量数据:1)明确了本研究所确定的病死率(1.4%),与国家卫健委官方报道数据更为贴近;2)发现了仅有1.9%的患者有直接接触过野生动物的病史,在生活在武汉以外的居民中有31.3%的患者在近2周曾到过武汉,72.3%患者曾在近2周接触过武汉地区人员;3)指出近一半的新冠患者在入院时可能尚未出现发热,但随着疾病进展,将近90%的患者出现发热;4)明确了消化道症状较为少见,但是也指出了新冠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证据(在粪便、胃肠道破损粘膜、出血处分离出病毒),提示社会各界需要注意预防粪口传播;5)指出确实存在部分核酸检测阳性、有临床症状但是在入院时无任何影像学异常表现的新冠患者,而且非重度患者中这类患者的比例远高于重度新冠感染患者;6)首次明确了重度新冠患者入住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死亡的风险为非重度患者的9倍。

潜伏期主要根据患者上报最近一次接触传染源(疫区人员、野生动物)的时间以及首次出现症状(含疲乏、咳嗽、发热等)的时间确定。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各异,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数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现潜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趋势。本研究发现,重度、非重度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

然而,仔细查阅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分布规律,我们发现潜伏期大于14天的共13例(12.7%),而潜伏期大于18天的仅有8例(7.3%)。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此外,长期居住在武汉或者与武汉地区人员接触的患者,其潜伏期多为0天(接触时间按照最后一天计算);研究者在剔除这些不合理数据后重新计算,得出最新的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

因此,为更好地表示人群的离散趋势,研究者确定了潜伏期的四分位间距为5天(2天-7天)。

目前亟待明确病毒传播的动力特征、传播途径、病毒对人体组织的嗜性(tropism)。既往已有研究用于预测我国新冠疫情的变化趋势,然而其并未适当纳入政府近期对各地采取的强有力干预措施、全国复工、武汉与黄冈等地封城对人群疫情变化趋势的影响。因此,对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智能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也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UUID: edd61af5-6283-4f53-9935-a15f639dc74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3-01_NEJM钟南山团队新冠肺炎论文钟南山解读+官方翻译.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