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这句话和实际情况真的不一样,在中晚唐时期,大唐公主们存在着难嫁的现象,并且还不是少数。
在唐文宗太和年间,共有四位公主因为出嫁难,先后进入道观当了道士(其中有三位公主同时入道)。她们是唐顺宗的三个女儿——浔阳公主、平恩公主和邵阳公主,外加唐宪宗的女儿永安公主。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浔阳公主,崔昭仪所生。太和三年,与平恩、邵阳二公主并为道士。”
我们不妨先看看她们的年龄。
史书对她们的年龄没有特别精确的记载,但可以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平恩公主与邵阳公主在唐顺宗的女儿中是最小的,唐顺宗卒于元和元年(806)正月,时年46岁。假设平恩、邵阳二位公主是遗腹子,此时尚未出生,那么到太和三年(829)她们就都已经23岁了;如果在她们的父皇唐顺宗驾崩之前已经出生,她们的年龄就超过了23岁。而浔阳公主在太和三年,应该已经29岁。
永安公主在长庆初年(821)和亲远嫁,后因和亲对象去世,和亲未成,按照唐朝人最小的出嫁年龄15岁来算,到太和三年入道,她至少23岁。23岁的年龄对于现代人来讲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女子15岁就是及笄之年,意味着已经成人,可以谈婚论嫁了。23岁的公主们在当时绝对已经是大龄剩女了。
这四位因出嫁难而入道的公主只不过是唐代难嫁公主的缩影而已。还有几位公主也是未婚出家去做道士的:如唐代宗的女儿华阳公主,唐德宗的女儿文安公主,唐宪宗的女儿永嘉公主,唐穆宗的女儿安康公主和义昌公主等。据统计,在中晚唐时期就有13位公主入道修行,在初唐仅有四位(实际上是三位)。根据李嘉佑先生的研究,这些公主多是出嫁无望,在皇宫中生活多年之后方才入道的。
众多公主们除了因婚姻无望、最终无奈入道修行之外,还有几位公主一直终老深宫,终生未嫁,她们是唐文宗的女儿朗宁公主、唐宣宗的女儿平原公主等。中晚唐的公主们除了一直未婚的,还有结婚相当晚的。唐德宗的女儿宜都公主,嫁与驸马柳昱时已经27岁;唐宪宗的临真公主和真源公主嫁人时也差不多是这个年龄。
公主们大龄出嫁、终身未嫁或者入道修行,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中晚唐的公主们出嫁难。为什么皇帝的掌上明珠出嫁会这么难,甚至嫁不出去呢?人是时代当中的人,任何人都脱离不了时代的影响。唐代公主们的难嫁命运,也主要是时代的产物。百姓常言,“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在政局动荡的乱世,所有人都逃离不了命运的牵绊与捉弄,即便是血统高贵的公主们也无法幸免。
因为公主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所以公主的出嫁不能像百姓之家的女儿们一样简单随意。公主出嫁有着一整套十分繁琐的流程,除了要挑选合适的对象以外,必须要经过册封、赠封邑、开府设官等一系列礼仪和程序。初唐政局稳定,公主数量也不多,绝大部分公主都可以按时出嫁。但是随着公主数量激增,为更好地处理公主出嫁的诸多繁杂事宜,唐玄宗李隆基专门设立礼会院,全权负责公主们的出嫁事宜。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李唐政权逐渐走向衰微,许多机构名存实亡,礼会院也一直是“废而不修”。唐德宗即位后,政局相对稳定,他开始关心起公主与宗室女儿们的出嫁之事。看到相关情况的德宗皇帝自己也吃了一惊,有些女子已经超过了出嫁年龄16年却不获觐见,有些人头发都已经白了。见此情形,皇帝十分伤感,决定“叙用支属,以时婚嫁”,着手解决公主们的出嫁之事。
但是二十几年的时光过去,积压下来的未出嫁的公主和宗室女儿们实在太多。
此种情形下,皇帝依然没有力量恢复礼会院,仅靠个人有限的努力,他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婚嫁问题,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主难嫁的体制性难题。就连德宗自己的女儿宜都公主,在父皇的关心下尚迁延至27岁才出嫁,更何况其他人呢?古代婚姻没有自主自由,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自于家庭的关怀、父母的操持对于子女婚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自中唐后,政局动荡,皇位更替极快,皇帝们在位时间较短,去世时大多非常年轻。他们的女儿还没有机会得到父皇的爱,亦或刚刚成年,父皇就已经离世,没来得及对她们的婚姻做出安排,这些年幼的公主很难获得正常的家庭关怀。
比如朗宁公主,她是唐文宗的女儿,唐文宗死于开成五年(840),在软禁中病亡。父皇去世的那一年,朗宁公主才14岁。
如果没有宫廷政变,唐文宗肯定可以为女儿找一个好归宿,然而不幸的是父亲死得太早,朗宁公主到40岁去世时依旧孤身一人。唐穆宗死时年仅30岁,女儿们都未成人;唐敬宗死时年仅18岁,留下的3个女儿还都是儿童的年纪;唐武宗李炎去世时33岁,留下7个年幼的女儿。在深宫高墙中的公主们,虽然可以锦衣玉食,生活无忧,但是一定度过了灰暗的青春岁月,也必定会发出过“为何生于帝王家”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