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过于荒诞。但最近的一则病例显示,有一位病人的尿液里含有大量的酒精,而“酿酒厂”竟可能是她的膀胱。
这是一位61岁的女性病人,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罹患肝硬化,亟须加入“等待肝脏移植”的排队名单。可是事情并不顺利,检测发现,这位病人尿液中的酒精含量是常人的九倍之高。虽然她声称没有喝酒,但根据检测结果,医生认为她不仅有酗酒问题,并且隐瞒了这件事情。这位病人必须戒酒,否则不符合等待肝脏捐赠的条件。
无奈之下,病人只好到另一家医院求助。
在匹兹堡医学中心长老会医院,尿液检测结果仍然显示,她尿液中的酒精含量很高;不过,在对病人的尿液、体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之后,医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一般来说,在摄入酒精之后,尿液中会检测到一些乙醇的代谢物质,例如乙基葡糖醛酸苷和硫酸乙酯。然而,这位病人尿液中的酒精虽然含量很高,但是这两种代谢产物却很低。与此同时,病人血液里的酒精含量也很低,而且病人并没有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
这说明,病人也许真的没有撒谎,她尿液里的高酒精含量并不是酗酒所造成的。
医生对此觉得诧异,于是开始做起了新的实验。他们把新鲜收集到的病人尿液放进好几个试管里,分别放在低温的4°C、常温的25°C和近似于体温的37°C中,并且在一些试管里加入了1%氟化钠,这是一种能够抑制发酵的化学试剂。实验还没开始,医生就在没有加入发酵抑制剂的37°C试管里闻到了酒精的味道。
培养了一天之后,放在4°C的尿液没有产生多少酒精,加入了发酵抑制剂的试管中,酒精也都很少;但没有抑制剂、同时还放在37°C的尿液,则产生了浓度为800mg/100mL的酒精。由此可见,病人尿液里的酒精很有可能是在体内某个器官里发酵产生,并且这些酒精没有进入血液——医生推测,膀胱很可能就是“案发地点”。
所谓酿酒,其实是酵母菌把碳水化合物发酵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但在这位病人的膀胱里,酵母菌和碳水化合物都是怎么来的?医生对她的尿液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发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这是“酿酒酵母”的一个亲戚,它其实是正常人体菌群的一部分,但它不应该出现在尿液中。至于酿酒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不巧的是,这位病人同时还患有糖尿病,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因而她的尿液里有大量的糖分。
这些糖分给酵母菌们的发酵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把她的膀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酿酒厂”。
在解开谜题之后,医生最近将这则病例刊发在《内科学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情也在别的病人身上发生过。不过,这些病人的“酿酒厂”并不在膀胱,而在消化系统里。这种医学问题则被形象地命名为“自动酿酒综合征(ABS)”。
这位“膀胱酿酒”的病人,血液里没有酒精;但对于患有ABS的病人来说,在把食用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酿成酒之后,他们的消化系统吸收会把这些酒精吸收,并使之进入血液循环,让人陷入眩晕状态,仿佛喝多了似的。有些患者还在不曾饮酒的状态下,因此收到了“酒驾”的罚单,并且无处申冤。更可怕的是,如果不控制碳水的摄入量,病人的血液酒精含量有时甚至会飙升到危及生命的数值,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去年9月,一份发表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的研究还表明,除了“酿酒酵母”之外,一种存在于消化道的细菌也会造成类似的症状。研究者们从患者粪便里发现了这株细菌,并将其转移到老鼠身上;结果,老鼠体内也产生了大量的酒精。因为造成ABS的原因不尽相同,不同的患者所适合的治疗方式也不太一样。有些人适合抗生素治疗,有些人对于抗真菌药物有良好的反应,还有些人在补充益生菌时,症状会明显减轻。
不过,对于ABS的患者而言,减少碳水化合物似乎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对于本文的这位主人公,因为她的“酿酒厂”只在膀胱,所以酒精并不会进入血液循环,也没有对她的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医生们尝试用抗真菌药物对她进行治疗,但是并没有看到很好的疗效。不过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在确定了她并没有酗酒的问题之后,她已经成功回到了名单里,可以等待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作为第一个被报道的病例,这类发生在膀胱的自动酿酒症状还没有官方的名字。她的医生提了两个建议——“泌尿器官自动酿酒综合征”和“膀胱发酵综合征”,你觉得哪个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