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利器”助精准扶贫

作者: 任芳言、程唯珈、胡珉琦、陈欢欢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20-02-28

科技扶贫干部在疫情期间仍干劲十足,通过改进饲料种植和牛羊养殖模式、推广种植中草药、发展软籽石榴产业以及实施集雨灌溉工程等措施,助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

这个初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临有些不一般。但对全国各地的科技扶贫干部们来说,即使因为疫情不得不放慢脚步,谈到打好今年的脱贫攻坚战,他们仍干劲十足。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做了20多年扶贫工作,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将当地百姓的生活变化看在眼里。曾馥平说,去年环江危房改造基本完成,不少人从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地方搬迁到县城和乡镇附近,居住环境大有改善。

曾馥平记得,以前当地老乡办年货,要走很远的路,好几个家庭会分杀一头猪过节。现在市场供应很丰富,猪、牛、羊都有,乡亲们到集镇最多半小时,很方便。今年过年,环江不少家庭都做了腊肉,挂得满满的。曾馥平告诉《中国科学报》,除了物质条件,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也更丰富,大家唱山歌、搞文体活动、出去旅游,有很大改观。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曹尚银蹲在地头认真检查完石榴树根情况后,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了地。

前段时间,曹尚银等河南省石榴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行4人,冒着雨雪前往淅川县老城镇杨家山村、九重镇张河村、盛湾镇养河村现场查看软籽石榴园管理情况,就低温天气下软籽石榴安全过冬开展技术服务。

曹尚银告诉《中国科学报》,为了实现软籽石榴收益,科研人员密切对接当地种植户,及时解决提高坐果率、果实着色、商品果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就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除萌蘖、架式栽培的具体参数、不同生长期施肥量等问题向村民进行科学普及。

这位经手过上千万资产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基建处副处长,2018年被派到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二道岩村,成为这个深度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泥泞的村路、破败不堪的危房,连干净的饮用水都没有,刚到二道岩村的赵贵山看到这幅光景非常焦心。不到一周,他就因水土不服进了医院。可仅仅一年之后,农村道路硬化全部完成,自然村寨公路全部联通,危房整治136栋,公共环境卫生得到严格的治理,全村1236户实现了安全饮水。为此,赵贵山几乎将自己的工作经费倾囊而出,用于补缺。村民们对这个性格温和、默默做事的“当家人”十分喜欢。

赵贵山还一直在外东奔西走,忙着考察蜂糖李苗圃,找到优质的种苗。结合二道岩村的土壤、气候等因素,赵贵山发现,蜂糖李这种高效作物非常适合当地的农业种植。由于解决了灌溉问题,他信心满满,要大力推行这个项目。

UUID: 1285819d-d8ca-4189-a62e-17f19ccdacf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9-2020/中国科学报_2020-02-28_科技“利器”助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一线见闻.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