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2020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探测到月幔物质出露的初步证据、构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芯片、提出基于DNA检测酶调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方案、破解藻类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温块体金属玻璃、阐明铕离子对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的机理、青藏高原发现丹尼索瓦人、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揭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其组装机制、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
人类为什么可以双足直立行走。在我们行走时,足部承受的力比我们身体施加的重力更大,这样会导致我们足部中间弯曲来受力,该结构也被称作足弓。但究竟是足横弓还是足纵弓在维持足部的硬度,科学家还伴有争论。最新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及对足中段塑料模型的研究,发现足横弓维持足部硬度的作用更大,因为足横弓曲率大的模型更坚硬,而内侧足纵弓曲率的增加对足部硬度几乎没有影响。
此外,研究者发现,类似人类足横弓的结构在人属出现前150万年就存在了,是现代人类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嫦娥四号首次揭示月背地下浅层结构。在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
研究识别出了三个不同次表层地层单元:第一单元为从月球表面到地下12米的月壤层,形成于多个撞击坑互叠的溅射物之上;第二单元从地下12米到24米,存在大量的石块,伴随着复杂的地质过程;第三单元是不同时期、更古老的溅射物的沉积和风化产物。这一研究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动规模与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观测超短距离下的强相互作用。
原子核内部的质子与中子的强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它保证了原子不会崩塌。正常情况下,质子和中子存在一定距离,强相互作用会使得质子和中子间存在吸引力。但在中子星内部,二者之间距离非常紧密。最新发表在《自然》的研究,首次观测到这种超短距离下,质子和中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质子不仅会被吸向中子,并且还可能被中子排斥,而成对的中子也可能会被拆开。
这一发现对于更好地了解中子星,以及其他核系统有重要作用。
常喝含糖饮料与血脂异常相关。高血脂与中风、心脏病等风险相关。据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每天喝含糖饮料的中老年人较喝得少的人更易发生血脂异常。研究者以4年为间隔,比较了约5900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并进行了12年的跟踪调查。
他们发现每天至少喝一杯含糖饮料的人血液中缺乏高密度(好)胆固醇,含有高水平甘油三酯的概率分别比很少喝的人高出98%和53%。研究者表示为了身体的长期健康,应少喝含糖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