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柳叶刀》Nerinetide不能改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患者预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山麓医疗中心Michael D Hill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Nerinetide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2月20日出版的《柳叶刀》发表了这项成果。
Nerinetide是干扰突触后密度蛋白—95的一种二十碳肽,是一种神经保护剂,在临床前缺血再灌注的中风模型中有效。研究组评估了Nerinetide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行快速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中缺血再灌注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组在8个国家/地区的48家急诊医院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8月12日,研究组招募了1105名因大血管闭塞而在12小时治疗窗口内出现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大于4分,CT血管造影显示侧支中度或良好充盈。将患者按1:1随机分组,其中549例接受Nerinetide静脉注射,556例接受生理盐水安慰剂。
治疗90天后,Nerinetide组中有337名患者(61.4%)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而安慰剂组中有329名(59.2%),差异不显著。两组间的次要指标差异亦不大。Nerinetide抑制了阿替普酶的治疗效果。两组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美国医学会杂志》静注不同剂量替奈普酶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研究。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Bruce C. V. Campbell研究小组,分析了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替奈普酶对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栓切除术前脑再灌注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20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与阿替普酶相比,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前的再灌注。
为了确定0.40 mg/kg的替奈普酶与0.25 mg/kg的替奈普酶相比,是否可安全改善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前的再灌注,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研究组在澳大利亚的27家医院和新西兰的1家医院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放射学和临床结局盲法评估、随机临床试验。
研究组共招募了300例因颅内颈内动脉、基底层或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缺血性卒中症状发作的患者,均采用标准静脉溶栓治疗,平均年龄为72.7岁,47%为女性。将其按1:1随机分组,其中150例在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前静脉推注0.40 mg/kg的替奈普酶,150例推注0.25 mg/kg的替奈普酶。
治疗90天后,0.40 mg/kg组中有29人(19.3%)先前被阻塞的血管区域再灌注大于50%,0.25 mg/kg组中亦有29人(19.3%)。两组间其他6项次要结局、全因死亡、有症状颅内出血等均无显著差异。《细胞—代谢》肠道微生物组可维持葡萄糖稳态。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David E. Cohen课题组研究发现,微生物组缺陷型小鼠在葡萄糖稳态中适应性产热消失。
这一研究成果于2月20日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为了测试这一点,他们在两种互补的肠道微生物缺陷小鼠模型中评估了能量消耗和葡萄糖代谢,给这些模型施加广泛的热应激和饮食压力。肠道微生物组的清除或寒冷环境温度引起的大量微生物干扰,都不会影响小鼠接触冷或高脂喂养期间的能量消耗。
尽管如此,他们证明了肠道微生物代谢在通过产生氨基酸代谢物来维持血糖正常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氨基酸代谢物优化了肝TCA(三羧酸)循环通量以支持糖异生。这些结果区别了肠道微生物组在调节能量消耗方面的可分配性及其对维持葡萄糖稳态的关键作用。线粒体—胞质翻译调控长寿通路。
近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Riekelt H. Houtkooper及其研究小组的最新工作发现了一个保守的线粒体—胞质翻译平衡,其联系着两条长寿通路。2月20日,《细胞—代谢》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研究人员在小鼠群体遗传学中发现线粒体和胞质核糖体蛋白的非干预性自然相关,这表明了翻译的平衡。通过mrps-5 RNAi抑制秀丽隐杆线虫的线粒体翻译从而抑制了胞质翻译。
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的整合结果表明,这种抑制作用专一地降低了生长途径中所需的mRNA的翻译效率,同时增加了应激反应mRNA的表达。
mrps-5 RNAi对胞质翻译的抑制和寿命的延长取决于atf-5/ATF4,并且不依赖于代谢表型。研究人员发现药理上用强力霉素抑制线粒体翻译后,翻译平衡在哺乳动物细胞也是保守的。最后,研究人员将这一发现拓展至体内,强力霉素抑制了无菌小鼠肝脏中的胞质翻译。这些数据表明,抑制线粒体翻译会启动一个atf-5/ATF4依赖性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对胞质翻译的协同抑制,这可用于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