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提到,“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长,黄赤色。”又云:“其状大小类猿,长尾作金色,俗名金线狨。”这里的“狨”很多人大概可以猜到,就是我们可爱的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但是在现代的分类学里,中文正式名叫做“狨”的猴子不是金丝猴,而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群物种。
这个狨家族里,也有一种全身金丝的“金毛狮王”——金狮面狨(Leontopithecus rosalia)。
金狮面狨。图片:Thomas Marent / Minden Pictures
来自美洲的“金毛狮王”生活在美洲的猴子,被称为“新世界猴”,以区别于生活在亚欧非三大洲的“旧世界猴”。新世界猴与旧世界猴的主要区别,并不是后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是前者鼻子扁平、鼻孔分开朝向两侧,而后者鼻子狭长,鼻孔相邻朝下。看金毛狮王的“狮子鼻”。图片:Edwin Giesbers / NPL / Minden Pictures
所有“狨”都属于狨科(Callitrichidae),它们的长相十分有趣,在《里约大冒险》中,你还可以看到发型奇特的普通狨(Callithrix jacchus)。狨都是体型很小的猴,所以我们的金毛狮王以长达26厘米、重达一斤出头(620克)的雄伟身姿勇夺狨科的体型冠军。另外,虽然长得如此不羁,金狮面狨的叫声却跟小鸟差不多。
金狮面狨所在的狮面狨属,顾名思义都有着狮子鬃毛般的发型。
这个属的四个物种念名字如同背心经:金狮面狨、金头狮面狨(L. chrysomelas)、黑头狮面狨(L. caissara)、黑狮面狨(L. chrysopygus)。金头狮面狨金头金胳膊金尾巴黑色身子,黑头狮面狨黑头黑尾巴黑胳膊金色身子,黑狮面狨又叫金臀狮面狨,屁股有些金红色。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看字儿是看不明白了,看图比较清楚。
金头狮面狨。图片:Edwin Giesbers / NPL / Minden Pictures
黑头狮面狨。图片:Thomas Marent / Minden Pictures
黑狮面狨。图片:Miguelrangeljr / Wikimedia Commons
被食物“染色”的秀毛
金狮面狨生活在巴西大西洋沿岸的低地热带雨林中,过着树栖的生活。旧大陆猴有着扁平的指甲。而新世界猴长着尖尖的爪子,金狮面狨也不例外。凭借这对“狮爪”,它可以抠住树枝的边缘,像松鼠一样爬树,也可以从树皮和凤梨叶子间抠出虫子。
它们在白天活动觅食,是食谱很广的杂食性动物。早上刚出门时,主要采食水果;到了下午,觅食的重点变成昆虫。除此之外,金狮面狨对花、花蜜、树胶、鸟蛋甚至青蛙蜥蜴之类也是照单全收。
互相理毛的金狮面狨夫妻。图片:Suzi Eszterhas / Minden Pictures
到了黄昏,金狮面狨会选择上方开阔、有逃生路线的树洞睡觉,并且会偶尔更换地点,以免着了猛禽、猫科动物和蛇等捕食者的道儿。要知道金狮面狨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如果被人堵了那可能就是灭门惨案。
一个家庭群经常由一对繁殖的夫妇,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组成,雌性通常继承母亲的家长地位,而雄性更倾向于在成年或者丧偶之后迁徙。金狮面狨在野生状态下有78%的几率会生出双胞胎,孩子落生之后,不仅妈妈会带娃,爸爸和先出生的哥哥姐姐也都会伸出援手。抚养双胞胎的压力,也许是它们组建家庭群的原因之一。
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图片:Jurgen and Christine Sohns / FLPA / Minden Pictures
金狮面狨的食物80%是各种水果,这让它们在海岸低地热带雨林中扮演了重要的生态角色:水果在消化系统里过一遍,种子就从那头出来了,被带到远离树爸爸树妈妈的地方,在森林中扩散。同时金狮面狨的生存也严重依赖于物种丰富的森林环境。金狮面狨这一身火红金黄的毛发,就是拜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所赐。
濒危的火红精灵
金狮面狨生活的森林,被称为大西洋沿岸森林带(Atlantic Forest),分布于巴西东部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是今天,这片森林已经在盗伐、开荒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缩小到了原有面积的十分之一,并且剩余部分大多破碎成一小片一小片。
巴西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带。图片:Alex Popovkin / Wikimedia Commons
栖息地的缩减直接压缩了金狮面狨的生存空间,和盗猎等因素一起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在90年代初的调查中,金狮面狨只剩下约560只,分布在十五片独立的森林中,其中十片的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
在IUCN红色名单上,金狮面狨从1982年起就在濒危物种中榜上有名,1996年更是升级为极危物种。
破碎的生境和滥砍滥伐对金狮面狨的影响是深远的。种群之间的隔离让每个群体不得不近亲繁殖,丧失遗传多样性;幼年金狮面狨需要高处的粗大树枝来作为游戏社交的场所,森林退化会使得小猴子们失去安全的游戏场,不仅增加了它们被捕食的风险,也导致成年后躲避敌害和社交能力的缺失。
丛林中的金狮面狨。图片:Luciano Candisani / Minden Pictures幸运的是,人们的保护工作也早早起步。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金狮面狨的各种调查就逐渐展开。1983年,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下属的国家动物园启动了金狮面狨保护项目。保护措施包括环境教育、栖息地保护,以及最重要的两项——野化放归和迁地保护。经过周密计划的野化放归可以增加野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而迁地保护把身处小片森林的孤立个体迁到保护完善的大片国家公园中继续生活。
在动物园出生的金狮面狨经过训练之后,被释放到野外生活。图片:Luciano Candisani / Minden Pictures
到了今天,保护工作已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2003年,金狮面狨摘掉了极危物种的头衔,降级为濒危;到2013年,整个物种已有超过3300只野生个体。这个成果要归功于专业团体与政府的合作,以及早早起步的保护努力。
如今,这种火红的雨林精灵也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热点,虽然这意味着一些新的挑战,但从灭绝边缘走来的金狮面狨和依然守护着它们的保护项目,应该会有金光灿烂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