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上了沉重一课。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的一些问题和短板,倒逼上下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亡羊补牢,认识到这些问题和短板,进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是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月23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党的十九大代表江帆教授牵头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一文。该文从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应急响应机制、科技创新、医疗供给与储备等十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
在反思的基础上,该文着重从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知识普及力度、构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文章提出,要全面梳理和提升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系统在国家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大力提高并持续保障公共卫生职业相关人群的待遇和地位,加大各级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队伍建设。
文章认为,要尽快成立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高级专家委员会,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研究,在“内部知情期”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预案,并及时向公众公开;加强传染性疾病专科医院建设,采用“平战结合”模式,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设置感染性疾病专科;加快突发新发传染性疾病检测的关键技术研发,规范技术下沉到有条件医疗机构的应急流程。
在科技创新方面,文章呼吁国家要加强整体布局,建立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负责管理和实施“传染病重大专项科技计划”,在各省市建立国家实验室分部,全面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药物和疫苗研发;在高水平医学院、研究所布局建立若干BSL-3级实验室;建立国家大健康(ONE HEALTH)基础研究大科学设施,加大人畜共患病、环境与健康等的研究力度。
文章还建议,尽快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并在区域节点城市建设区域储备分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判,构建高效务实的次生灾害应对体系;建立应急任务启动标准化流程,提高政府部门专业化程度、循证决策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提升各级政府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整体能力;大力开展公民应急知识普及和公民意识教育,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尽快完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加速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尽快完善生物安全相关法律和政策,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