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23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帆教授牵头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一文。该文从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应急响应机制、科技创新、医疗供给与储备等十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
疫情防控早期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后阶段花费巨大成本、举全国之力抗疫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4周防控初期的“误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众甚至是医务工作者的警觉和防护意识,进而加大了后阶段疫情防控的难度。疫情防控早期的预案也是缺失的。
没有专业背景的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在巨大压力下更加容易暴露出难以应对的短板问题。武汉作为国内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及病毒研究最豪华的专业阵容所在地,此次专业团队在当地政府早期疫情判断及应对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似乎也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疫情暴发后,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迟迟无法获得检测资质,而疾控部门短时间研发生产的检测试剂质量“良莠不齐”,样本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将检测权限下放。沟通与协商机制在早期不够健全,影响病毒感染者的早期筛查和确诊,成为延误诊断的“堰塞湖”。
相关基础研究成果及时向临床诊治应用的转化渠道不通畅,虽然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等基础研究部门较快取得系列成果,如快速获得病毒序列并建立RT-PCR实验室诊断方法,但未能及时推广至当地医院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数据共享方面的文化氛围也一直难以建立,各方把持自己的数据。
在反思的基础上,该文着重从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知识普及力度、构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文章指出,举国上下积极抗疫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及时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此,本文拟基于有限的信息下,在聚焦讨论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建议。
期待这些思考能够引起更多的讨论,助力国家总结疫情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知识分子》获授权,刊发该文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