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加勒比海,可不仅仅有海盗,还有……少女心的粉红色。我们一般称为“火烈鸟”的大型涉水鸟类,属于红鹳目(Phoenicopteriformes)红鹳科(Phoenicopteridae),各大远方表亲分布在非洲、印度、南美洲的盐水湖和潟湖中。火烈鸟的英文名叫Flamingo,或许有人想到了吉普赛舞蹈“弗拉明戈(flamenco)”,两者都富于异域之美。
现存的火烈鸟一共有六种,其中Phoenicopterus属有三种:加勒比海火烈鸟(P. ruber)、智利火烈鸟(P. chilensis)、大火烈鸟(P. roseus)。Phoenicoparrus属也有三种:小火烈鸟(P. minor)、安第斯火烈鸟(P. andinus)和秘鲁火烈鸟(P. jamesi)。它们的特点很好认:成群结队、脖子长、腿长、叫声像鹅、红色羽毛。
火烈鸟的色泽从“浑身上下红透了”到“白里透着粉红色”,从妖娆到激萌都占尽优势。加勒比海火烈鸟也叫美洲火烈鸟或者美洲红鹳,它是红鹳属中颜色最为鲜艳的种,老远看去就像熊熊烈火一般。确切来说,火烈鸟的颜色不是生来就有的,刚出生的小火烈鸟灰扑扑毛茸茸的,一点也不像爸妈。雏鸟吃的第一口食物是妈妈反刍出来的血红色汁液。
别怕这不是血,这种食物来自盐湖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含有丰富的虾青素,火烈鸟的胃液把它分解后,呈现出虾煮熟后的颜色。火烈鸟颜色的奥秘也正是来自这里。它们摄取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之后,食物中的虾青素被保留在了身体上,让它可以从头红到脚。小火烈鸟成熟之后,就会渐渐呈现出鲜亮的红色(一般需要3年),颜色越鲜艳代表体魄越强壮,这让它在求偶舞蹈中更受瞩目,灰头土脸的注定是单身汪了。
火烈鸟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做这件正经事,它们用尾巴上的腺体分泌出的油脂涂抹全身。这种油脂是天然的防水材料,还可以让羽毛看起来锃光瓦亮的,梳洗羽毛之后可以好好炫耀一番。此前,美国福罗里达的布希花园(Busch Gardens)有一只明星火烈鸟,名叫Pinky,这只粉红色的激萌动物实在惹人喜爱。火烈鸟天生就爱炫耀,Pinky更夸张,没经过训练就懂得如何在万众瞩目之下转圈表演了。
不幸的是,2015年8月份,一个疯狂的游客把这只Pinky狠狠摔在地上,因为伤势太严重官方只能将她安乐死了。火烈鸟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并且自觉地实行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说,一旦它们认定了伴侣,在接下来至少20年的生命里,一般保持忠贞不渝。自然状态下的火烈鸟一般都是成群出现、迁徙和回到出生地繁衍后代,群体数量数以千计,汇聚成一大片的红色火焰。
这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它们的忧患意识更加强烈,只有把自己打扮得够美、够出挑,才有机会赢得“村花”的芳心嘛。特殊的粉红色泽和天生的凹造型特质,加上神秘的异域之美,让火烈鸟在50年代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潮流。1957年,Union Products公司将粉红色的塑料火烈鸟带进中产阶级家庭的草坪上,给单调的花园点缀上了一抹异域红,塑料火烈鸟成了当年中产阶级的符号。
这只只卖10美元的火烈鸟一时间真正“火”了起来,成为当时主流文化的代表性产物。但这股热潮在60年代嬉皮士运动兴起后就被打压了下去,反主流力量把草坪塑料火烈鸟贬入庸俗。这个过时了的恶俗品味,大概就跟我们的乡村非主流一个层级。到了70年代,嬉皮士运动退潮后,火烈鸟重返历史舞台。你可能听说过的重口电影《粉红色的火烈鸟》,约翰·沃特斯扮演的女主家门口就有一只粉红色的火烈鸟。
在当时 ironic-kitsch (讽刺媚俗)之风的共同推动下,反而是真的有些酷了,如果要找一个更贴切的对应词,大概就是“土酷”。和独角兽一样,火烈鸟这样外形妖艳的动物,会被放到同性恋酒吧门口当吉祥物,同志之间也相互用“火烈鸟”指代。事实上,火烈鸟也确实存在同性恋现象。在亚特兰大动物园,一对相爱了一辈子的雄性火烈鸟,还一起孵化过小火烈鸟,当然,那是偷的别人家的蛋。
火烈鸟经常成千上万只地出现,它们一般都出没在没人的地方,比如一些浅滩沼泽和盐湖里,生活环境和人类并不直接冲突。目前,火烈鸟的种群还没有面临严重的威胁。但人类开发盐田、修缮公路铁路、开采矿产,都可能对火烈鸟的生存环境产生威胁。一旦受人类惊扰、食物短缺,火烈鸟就会成群地迁徙到其他地方。
历史上还有一些捕杀火烈鸟的行为,比如在古罗马时期,贵族们那饕餮的晚宴上,出现过一道由火烈鸟舌制成的菜品;还有一些地方会吃火烈鸟蛋,许多幼鸟就这样被扼杀在蛋壳里。现在一些野生动物黑市上,也可以买到火烈鸟。野生动物的家园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被剥夺。当人类霸占地球、兴建城市和道路的时候,希望我们对同是地球居民的其他动物,留有一些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