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出天际的谣言怎么还有人信?而且想辟谣怎么这么难?

作者: 八云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0-02-19

本文探讨了谣言为何难以辟除以及人们为何容易相信谣言的原因,并提供了一些辟谣的策略。

俗话说,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但有些人,就算你跑断了腿,也休想给他成功辟谣。比如这样的,猪崽都会说人话了? | 微博截图。于是我的内心缓缓打出了一个?这么假的东西怎么会有人信?以及,想给身边人辟谣,真的没法子了吗?这谣言假出天际,怎么还有人信?但他们不知道这是谣言啊。人们轻信谣言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谣言,看到一条新闻,读了,获得了新信息,记住了。

错误的信息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存入了大脑。而且,越是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就越可能记住错误信息。

日常对话有个默认的倾向,就是把听到的信息当作是真的。对话中传递的信息带有“相关性保证”,听众会假设说话的人会努力做到真实、切题、清晰,除非已经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他说的是错的。还有研究认为,要理解一句话,至少必须暂时接受它是真实的。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还出现了大批自封“专家”的人。

一般来说,对某个主题越是了解,就越有可能声称自己听过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专业词汇”,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宣称”。在生物、文学、哲学、地理和金融等领域都发现了这一现象。

最怕的就是,这样的自封“专家”,其实自己根本是一知半解,轻易听信了一些不靠谱的研究后,就以为自己特别懂了,开始给别人瞎“科普”;而听的人还真以为他是专家,信了他的邪。刚辟的谣,怎么这么快就卷土重来了?这不是你的错觉。费尽心力苦口婆心辟的谣,只需一周就会变回去了。杜克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鲁·巴特勒(Andrew Butler)和同事发现,纠正错误信息并非不可能,但效果可能只能持续不到一周。

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信谣言的人又将信回谣言。这是为什么呢?有关社会判断和社会说服的大量研究表明,当某一信息与人们认为真实的其他事物一致时,就更容易被接受。人们会评估它与其他事实和看法的逻辑兼容性。一条包含知识的信息一旦被接受,就拥有了高度的抗变化性;越是难以变化,这个兼容知识库就越大。也就是说,与其他知识的兼容性增加了误导性信息被接受的可能,同时降低了将其成功纠正的可能。

现如今,网络、社交媒体、电视等各种技术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天收到的信息铺天盖地,真假掺杂,泥沙俱下,想逃都难以逃脱。不看头条了还有微博,卸载了微博还有朋友圈在,关闭了朋友圈还会从群里收到各种信息……说实话,想要逐条鉴别真假可太难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做得更好一点,对听到的信息不盲从,确定有靠谱的辟谣后,讲故事举例子,掰开揉碎讲给身边人,都能帮自己和他人从洪水般的信息中保持一些理性。

UUID: e32b9b98-c6db-4791-a4a8-4ab8794a8c0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2-19_假出天际的谣言怎么还有人信?而且想辟谣怎么这么难?.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