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第二例新冠患者遗体解剖工作完成,意义何在?困难又在哪里?

作者: 学术君

来源: 学术头条

发布日期: 2020-02-17

2月16日,全国首例和第二例新冠患者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完成,由刘良教授团队进行。此举旨在通过病理解剖了解新冠病毒的病因学和病理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然而,遗体解剖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包括传统观念、病毒传染风险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尽管如此,病理解剖被认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月16日凌晨3点50分,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经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全国第一例感染新冠病毒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完成。同日下午18点45分,全国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遗体解剖工作由曾参与SARS病例解剖工作的法医病理学专家、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教授团队及其他相关专家共同进行。目前,这两具遗体解剖病理已被送检,预计10日内可得到病理报告。

遗体解剖意义何在?现有的医学诊断一般从患者的咽拭子和重症患者的肺部灌液样本中确认新冠病毒的存在,虽然这种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对确诊患者进行筛选,但如果没有病理解剖,病理上就没有收集到完整的、系统的信息,不能从整体上解释新冠病毒疾病的病因学和病理机制,无法从整体上认清疾病是如何发生的,也无法得知这些病毒是分布于肺部的什么地方,以及是否还分布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和器官。

在临床上,有些病人并没有表现出呼吸系统的症状,反而表现出心血管、神经、消化系统的症状。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病理解剖来弄清楚,只有通过对各个器官的病理切片研究,弄清楚病毒究竟是以何种方式损害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才能对症下药,进行精准治疗。

遗体解剖工作困难重重。自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去年12月在武汉爆发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断关注。

随着被感染人数的不断上升,全球各大学术期刊也相继发表相关临床病例研究结果,但是始终未出现任何与尸检相关的研究。据参与此次解剖工作的刘良教授面对媒体时的讲述:「虽然都知道是病死的,可死亡因素搞不清楚怎么行。我从1月22号开始不停呼吁对新冠肺炎致死的遗体解剖,但是推动起来太难了。」尸检工作为何如此困难呢?

首先,中国人有入土为安的传统观点,说服患者家属接受亲人没能救回来还要接受解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是担心病毒的传染扩散,因为担心过世的患者身上仍然存在有大量的病毒,解剖过程中万一防护不当,会有引发次生感染的风险,对解剖者本身尤其危险;最后,要解剖尸体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需要联系多部门的审核批准,流程极其繁琐。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了遗体解剖不易进行。

医学认识一种疾病,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临床的、基础的、科研的、以及病理解剖等各个方面。只有所有部门、所有方面都共同做起来,对疾病的认识才能不断深入,为完全攻克这种疾病提供基础。目前为止,医学上对新冠肺炎所知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疫情正酣、诊疗方案尚不完善的时期,相信如果可以对部分死者进行系统解剖,必定能有助于从病理学方面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生理进展和发病机制,也会对预防和治疗有所帮助。

UUID: ad5219eb-e6f2-47e6-bcc8-01476f78d31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学术头条公众号-pdf2txt/学术头条2020年-上/2020-02-17_全国首例、第二例新冠患者遗体解剖工作完成,意义何在?困难又在哪里?.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