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好消息:“暗淡蓝点”迎来30周年纪念日;本周坏消息:南极最近太热了。近日,南极迎来了破纪录的高温。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的消息,2月7日位于南极半岛的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兰萨(Esperanza)记录到了18.3°C的气温,这是南极大陆目前所有气温观测记录中的最高值,此前的最高记录是2015年3月24日记录到的17.5°C。而在2月9日,南极洲的西摩岛(Seymour Island)也出现了20.75℃的高温记录。
虽然现在南半球正值夏天,但这样的温度对南极而言依然是太高了。这一高温记录与短期的气象条件有关,但同时也体现了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与全球平均值相比,地球两极正在经历更加快速的温度上升。根据WMO,南极半岛地区是全球变暖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在过去50年间温度上升了将近3℃。科学家将一种新的恐龙命名为“死神”。这些恐龙化石发现于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
这种恐龙与霸王龙的亲缘关系颇近,生活在大约7950万年前,比它最近的亲戚早了至少250万年,是北美北部最古老的霸王龙家族成员。这种恐龙长约9米,高约2.5米,比它的霸王龙亲戚体型更小。虽然它与其他的一些霸王龙都有长而深的鼻子,但其上颚之上有垂直的脊线,颧骨和头骨的形态也与已知的霸王龙不同。
综合这些因素,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物种,并将其命名为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这在希腊语中是“死神”的意思。研究者表示,相比于食草动物,这类大型的顶级掠食者在当时非常罕见,故以此命名。1990年2月14日,飞行至太阳系边缘的旅行者1号回望地球,在相机关闭前的最后时刻拍下了著名的照片“暗淡蓝点”。
在相距约60亿千米的旅行者1号眼中,我们熟悉的地球看起来只是一个十分细小的蓝色光点。本周,“暗淡蓝点”迎来了3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纪念这幅经典照片,NASA喷气动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对“暗淡蓝点”重新进行了图像处理,让画面变得更加清晰,上面我们看到的就是这张经典图片的重制版。“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蚊子如何找到人来叮?
除了二氧化碳之类的化学信号之外,它们也会被我们的体温吸引。而在近日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锁定了蚊子用来感知动物体温的关键分子。这种关键的受体名叫“IR21a”,它可以对较小幅度的温度变化做出反应。在冈比亚疟蚊身上进行的实验显示,如果这种受体失去活性,那么蚊子对温热物体的探测能力就会大大受损。有意思的是,这其实是一种“冷却感受器”,在果蝇等其他昆虫中,它是用来避开热源、保持适宜体温的。
了解了蚊子用来探测人体的感受器,我们就有了更多思路来迷惑它们的感官,开发新的防蚊方法,以此来控制蚊子传播的疾病。北京时间2月10日,2020年的第一枚深空探测器——环日轨道器(Solar Orbiter)成功发射升空。环日轨道器将通过引力弹弓效应逐渐靠近太阳,最近时的距离约为0.42亿公里,只有地日距离的1/4,为此探测器配备了一面朝向太阳的热盾,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机器失灵。
在这一次太阳之旅中,环日轨道器将会拍摄多种频段下近距离的太阳图像,还有望拍下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太阳两极的照片,与先前发射的帕克号太阳探测器一同揭开关于太阳的更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