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今天的主角是鸳鸯(Aix galericulata),背后的原因我不说,大家也都明白。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在先人们的观察中,它们出双入对,比翼双飞,像极了爱情。北京大学未名湖里的一对鸳鸯。图片:高大向
我以前去上班,都会路过北大未名湖,这里有一片区域,生活着一群鸳鸯,它们和绿头鸭混群而居。不少人都会在这里为鸳鸯驻足——它们五彩缤纷的羽毛很是吸引眼球。我偶尔也会停下观察一会儿,看着水中嬉戏的鸳鸯,我总在寻思,鸳鸯,到底是怎样一种鸟呢?大过节的,是吧,在家看看鸳鸯就够了,出门就不必了。图片:Chris Schenk / Minden Pictures
在历史上相当一段时间,乃至今天的民间风俗中,鸳鸯都代表着爱情、夫妻、婚姻和对彼此的忠诚。但今天我们要聊的,和传统文化印象中的鸳鸯,不太一样。鸳鸯的古今之辩
在中国分布的约1500种鸟里,多数是在近代乃至现代,才有了正式的中文名字。但其中有一些鸟,却是自古就有了鸟名,鸳鸯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鸳鸯最早的记载,源自《诗经·小雅·鸳鸯》,里面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和“鸳鸯在梁,戢其左翼”的描述,说明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鸳鸯这个鸟名了。不过当我又看到了两个历史文物的时候,心里产生了疑惑。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图片:湖北省博物馆
唐三彩鸳鸯尊。图片:河南博物院
有没有觉得画风不太对?这个和本贴第一张图不太一样啊,总觉得隐约像一个别的什么鸭子。继续查阅信息,发现了唐朝的几句诗有点儿意思,吴融《鸳鸯》说“翠翘红颈覆金衣”,李商隐《代赠》说“鸳鸯可羡头俱白”,以及《石城》中有“鸳鸯两白头”——尤其是“覆金衣”和“头俱白”,这明显是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啊!赤麻鸭,你看是不是和文物的形象如出一辙。
图片:Michael Gäbler / wikimedia commons
原来在古代(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在一部分古人的认知中),鸳鸯这个名字指代的是今天的赤麻鸭。那么今天的鸳鸯,在古代叫什么名字呢?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的一幅作品,给出了一种答案:鸂[xī]鶒[chì]。宋徽宗赵佶所作的《御河鸂鶒图》(局部)。图片:中国故宫文物
这不就是今天的鸳鸯么。继续追查下我发现,从唐宋再到元明,对“鸳鸯”与“鸂鶒”的描述越来越混乱,有时甚至会出现赤麻鸭和鸳鸯特征合体的描述……这就非常尴尬了,可见古人有些时候加入了臆想的成分。直到清代,鸳鸯的名字和今天鸳鸯的形象,才逐渐固定下来,而鸂鶒这个词,变得鲜有人问津,封存在了历史中。
“官方指定鸭子”
鸳鸯是一个合成词,“鸳”代指的是雄鸟,“鸯”代指的是雌鸟。鉴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本文在说性别时,还是会写成雄性鸳鸯和雌性鸳鸯。鸳鸯的英文名字叫“Mandarin Duck”,有人把它翻译为“中国官鸭”。既然是鸭子,自然也有翼镜,雄性鸳鸯双翅上青蓝色翼镜与橙红色帆状饰羽,非常漂亮。图片:Russell Cooper / NPL / Minden Pictures
在做观鸟活动时,不少朋友听说鸳鸯是鸭子,都投来了惊讶的目光。是的,鸳鸯就是一种长相极为个性的鸭子,分类上属于雁形目鸭科鸳鸯属,外形令人过目不忘,在野外偶遇,也可以一眼认出。哇,好一对……鸳鸳!图片:电视剧《西游记》
叫它“中国官鸭”也算恰当,鸳鸯自然分布于东亚地区,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它们会在中国东北地区繁殖,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过冬,另外鸳鸯也被引进至欧洲。生活在伦敦里士满公园的鸳鸯一家。图片:London looks / wikimedia commons
但就我的观察,并非所有鸳鸯都会如此迁徙。在北京大学校园,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鸳鸯。在北京城区的一些公园,如玉渊潭、北京动物园、北海公园等,只要找到一片不冻的水域,又有充足的食物(包括公园管理人员和游客投喂),鸳鸯就可以在北京过冬。今年1月在北京山区的妫水河拍到的过冬鸳鸯群,这段河道因有流水排入,并不封冻。图片:高大向
在北京郊区,上述条件依旧适用,比如延庆的妫水河,虽然这里气温要比北京城区低大概5℃,只要河道有活水、有食物,鸳鸯依然可以存活。鸳鸯的食谱很广,从草籽、苔藓到昆虫、鱼虾乃至青蛙,荤素兼备,照单全收。
老公靠不住
雄性鸳鸯的外貌不必多说,看一眼都会印象深刻。这里介绍一下雌性鸳鸯,她们没有雄性艳丽的羽毛,但也不难辨认:体型与雄鸟相似,有白色的眼圈,眼后有一道白色的条纹直伸到颈部,嘴巴为黑色。雌性鸳鸯的长相要低调很多。图片:Russell Cooper / NPL / MInden Pictures
雌鸟嘴黑,雄鸟嘴红,这一点对于辨识性别非常重要。因为在夏天,雄性鸳鸯会褪掉繁殖羽,看上去和雌性鸳鸯差不多,但是嘴的颜色不会变,依旧是红的。安能辨我是雄雌?看嘴!图为褪去繁殖羽的雄性鸳鸯。图片:Jussi Murtosaari /NPL / Minden Pictures
虽然看上去鸳鸯总是出双入对,但实际上“忠贞的爱情”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鸳鸯之间并不会终身固定伴侣,多个异性之间,甚至同性之间,都会发生性行为,颇为刺激。辣眼的现实让它们千百年来在传统文化中积攒的美好节操碎了一地。两只雄性鸳鸯,你懂的。图片:Graham Eaton / NPL / Minden Pictures
鸭子会上树
若干年前,当我知道鸳鸯会上树的时候,还是有点小惊讶的。在我的认知中,鸭子的生活范围就应该与树无缘,呆头呆脑的胖鸭子,还能在树杈上站着?一只在湖边大柳树上休息的雄性鸳鸯。图片:高大向
在树上休息的鸳鸯。图片:RonPorter / wikimedia commons
鸳鸯喜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休息,在吃饱喝足后,树上繁茂的枝丫,便成了鸳鸯完美的隐蔽所。鸳鸯对树的选择,也有些挑剔,太小的树不行,细细的树杈无法承载他们扁平的脚蹼。鸳鸯偏爱水域附近的大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它们在大树的树洞里繁殖。一只雌性鸳鸯在树洞中孵卵。图片:Norio Yamagata / Minden Pictures
在鸳鸯看来,远离地面的树洞,是完美的生育场所。自然状态下,巢洞的高度一般在10米以上,这样的高度帮它们屏蔽了来自地面的捕食者。每年3月底到5月底是鸳鸯产卵繁殖的时候,孵卵全部由雌鸟担任,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小鸳鸯就会破壳。一只雏鸟从人工巢箱跳下。图片: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
小鸳鸯刚刚出生,就要面对一次生死考验:它们要从巢里纵身一跃,落到地面开始新的生活。这是一项伟大的挑战,并非所有小鸳鸯都能顺利通过考验,但这就是鸳鸯选择的生存策略。落到地面上的小鸳鸯将和妈妈一起,度过生命第一个夏天,图为隐藏在水边草丛里的鸳鸯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图片:高大向
“中国鸭”在美国
2018年深秋,一只雄性鸳鸯神奇地出现在了纽约中央公园东南角的池塘,这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众多美国民众围观。这只鸳鸯一出现,就拿下了中央公园最美鸭子的称号。《纽约时报》对这只来自遥远东亚的鸭子做了详细的报道。如今生活在纽约中心公园的鸳鸯。图片:Ryan Mandelbaum / wikimedia commons
“中国官鸭”名不虚传。难道美国本土没有鸳鸯么?还真有,不过生活在北美洲的是林鸳鸯(Aix sponsa),画风和咱们的鸳鸯有点不太一样,但在北美洲已经算是最多彩的鸭子了。林鸳鸯是北美水面上最靓的仔。图片:BS Thurner Hof / wikimedia commons
林鸳鸯和鸳鸯是鸭科鸳鸯属唯二的两种鸟类,它们在各自的分布区域占据着相似的生态位。看到鸳鸯出现在纽约的新闻,我在想,要是哪天北京出现一只北美的林鸳鸯,那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畅想还是可以有的,万一能实现呢。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45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高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