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餐桌的?

作者: 云无心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0-02-10

本文详细介绍了现代社会中猪从养殖到屠宰的全过程,包括猪仔的生产、猪的生长、疾病的防控以及屠宰上市的规范。通过这些步骤,确保了猪肉的安全和质量。

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从远古时代就通过打猎来获得肉类食材。当进入农牧阶段,人类不仅培育了植物作为粮食蔬菜,还驯化了动物作为“牲畜”。人类农业的历史,就是不断驯化和培育优良品种、改进养殖和种植技术的历史。尤其是到了现代,动物的养殖逐渐演变成了“工业化生产”。这种获得肉类的方式已经跟我们的祖先完全不同。

或许是“熟视无睹”,许多人又推崇起远古时代的肉类来——野生,因为稀缺而被塑造成了一种“排场”,同时又被赋予了“美味”、“养生”等等莫须有的“好处”。

被誉为“中国最会吃的男人”的陈晓卿说:“人类饲养动物有几千年经验,养殖智慧塑造的食材,必定是优中选优,加之厨师经常处理,熟能生巧,绝非野味能比。”这是一个真正的美食家勘透食物之后的总结。不过这篇并不是探讨口味或者营养,而是以猪为例,讲解一下现代社会里,“为人类食物而生、而死”的动物都经历了什么,最后才会被端上餐桌。

现代化生产中,养殖场通常并不饲养母猪生产猪仔。

生产猪仔是在专门的仔猪场进行,从猪种的选择到配种,以及初生小猪的疫苗注射与早期养护,都有更加严格的规范。从仔猪场引进小猪,养殖场需要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仔猪到了养殖场,还要进行隔离和观察,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再进行检疫,合格之后才能正式入圈饲养。这样的操作体现了现代化生产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

仔猪场会跟畜牧研究机构合作,培育优良品种,保证到达养殖场的仔猪身体健康,没有携带有害病菌。

猪的生长取决于饲料、饲养条件以及防病治病。工业化养殖喂的是“复合饲料”。所谓“复合”,设计理念跟婴儿配方奶粉是类似的,也就是根据动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通过原料的组合搭配,实现“单一饲料满足所有营养需求”,这样既没有不足的营养成分,也没有多余浪费的营养成分。

优良的猪种加上这样营养合理的饲料,猪的生长速度就远远不是它们的野生同类可比。对人类来说,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比”是关键的考量指标——就猪而言,3斤饲料长1斤肉只是常规水平,而鸡、鸭、鱼还要更高。

在现代化的养殖场,大门和圈舍门前都会有消毒池或者消毒通道。进入场内的人员都要消毒,避免身上携带的病菌感染动物。进出场的时候,还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等也不得带出场外。猪舍还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清扫、冲洗,并采用光照、消毒液等多种方法进行消毒。对于动物产生的粪便、污物、剩余饲料等,也会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现代化养殖场规模比较大,场内动物多,因此防控疾病极为重要。前面说的接种疫苗和保持场内卫生,是预防措施。除此之外,对于生病的动物,还要进行治疗,如果是传染病,就需要进行隔离与无害化处理。对于用药,政府有些明确的规范,这些规范经过了广泛的科学评估,只要遵守规范,那么药物既可以充分地防病、治病,其残留量也不至于危害消费者健康。

当动物平安长大,到了出栏的时候,养殖场需要向政府申报检疫,取得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才能够将猪运往屠宰场。目前,大多数地区已经推行了定点屠宰。所有的生猪,都要到政府认证授权的屠宰场进行屠宰,之后才能够进入市场。而屠宰生猪,需要遵守《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合格的,才能加盖检疫验讫印章;不合格的,要按相应流程处理,不会进入市场。

在中国,猪肉是最主要的肉类,于猪的养殖和管理也非常细致和深入。除了猪,其他的养殖牲畜,比如牛、羊、鸡、鸭以及各种水产,也都根据各自的养殖特点有相应的管理规范。具体的规定与措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目标是一样的:通过规范的管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经济实惠的肉、蛋、奶。

UUID: 6b2a5a1a-9061-403b-8340-efe14e99956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2-10_猪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餐桌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