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

作者: 王放

来源: 自然测量员

发布日期: 2020-02-09

在疫情背景下,上海的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团队通过80个探头监测城市野生动物,旨在了解其分布和习性,评估与人类活动的重叠,制定合理管理方案。团队还组织了公民科学项目,收集公众意见,以应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中的挑战。

此时此刻,野生动物恐怕是一个敏感话题——一方面,不能吃、不能抓野生动物慢慢成为共识;另外一方面,病毒引起了人们对蝙蝠的恐惧,连带着影响了城市中偶然出现的刺猬、黄鼠狼和貉。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团队,现在能做些什么?事实上,我们的工作从未像今天这样急迫。

这种急迫不但来自荒野,更扩散到了城市中——只有了解城市野生动物的分布和习性、搞清楚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评估它们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叠,我们才有可能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无论是物种保护还是自然资源管理,都首先需要了解。没有了解,一切都失去了基础。

我们曾经把城市自然一点点抹去,现在又开始一点点补救。因为曾经的失误,在过去的这些年中,生态爱好者们习惯性地把城市生物多样性当成是最美好的存在。然而生物多样性这个复杂议题之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可能被我们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多样性。某种意义上讲,“多样性”这三个字是世界的本质,既不代表绝对美好,也不代表猛兽恶魔。

在美国几乎每个独门独户的市民都能够讲出自己被野生动物骚扰的故事,除了破坏房屋,还有火灾、污染、传染病,以及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财产损失……现在,人们更加重视和保护城市自然。作为科研团队,我们关心的是,在城市生态更加美好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发生哪些复杂变化。比如柏林,3000只在城市中安家的野猪,隔三差五就把公园和社区搞得鸡犬不宁。

在伦敦和布里斯托尔,每平方千米超过18只的赤狐,彻底改变着地栖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组成,进而改变着土壤、水源,甚至是农业生产和畜牧业。

动物在迅速适应城市生活的背后,实际上伴随着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改变——惊人的适应性让某些动物类群有能力掠夺城市、侵占居民点,以这样的方式入侵人类生活。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月之暗面,也是地球最奇特壮阔的变化之一。所以,该怎么办呢?简单点说: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管理充满挑战,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终点的旅程。复杂点说:多样性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无论你喜欢与否。

在上海的青浦区,我曾经和一只貉度过了很多奇妙的时光。它可能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同伴,好几次一屁股坐在我脚下,在深夜里嘎吱嘎吱挠痒痒发呆。貉实在是一种有趣的存在,一方面每个人都听说过“一丘之貉”这个成语,另一方面人们甚至不知道它就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而仅仅把它当成传说中的怪兽。

当我们开始系统地追踪城市貉之后,我们发现这个传说中的神秘物种竟然在长三角一带的城市之中大量存在,从上海到南京,从苏州到杭州,整个长三角区域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

故事回到貉身上。在上海、在南京,貉通过取食人类丢弃的生活垃圾,寻找到了更简便易得的食物来源。它们的藏身环境也从洞穴和树根,变成了居民别墅阳台下面的裂缝、墙体的空隙、储藏室、桥墩的裂缝、煤气管道、废弃的下水道等等。可我们跑到小区里面的时候,事情的发展和我们的猜测不同。一些市民觉得我们的发现很好玩,可也有社区居民凑过来,“能不能杀死它们啦?”、“这个獾子讨厌的很啊!”

疫情之前,我们组织了一支市民队伍,开始了一次公民科学的探索。此时此刻,在上海,有80台红外触发相机,正在日夜记录着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无论是国庆、元旦前后的游园高峰,还是假期的冷清,或者是这个疫情阴云笼罩下的闭园时期。我们开始完整地调查野生动物在城市的分布、习性,和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在疫情开始之前,成功启动了我们的监测网络。

新型肺炎带来了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巨大疑惑——能否共存?如何共存?我们国家的城市,急切地需要一个答案。而这80个探头和100个人,希望完成如下两件事情:1. 积累基础数据,作为一切管理方案的基础;2. 结合公民的力量,整合公众意见。这些工作,从未如此急迫。这整个工作背后,是我们对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期待。

UUID: d3915be6-e9e4-48f1-b515-28f31af4d1d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2-09_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