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瑞先生的《君臣斗》里,有个罗锅参皇上的段子。段子里刘墉跟和珅打赌,参了乾隆皇帝一本,罪名是偷坟掘墓。相声里的这“偷坟掘墓”细节是说乾清宫大火,一时找不到堪作梁柱的巨木重修,于是拆了明十三陵宫殿取了木头。其实这段子并不全是相声的虚构,这事乾隆皇帝真干过。1787年他下令修葺十三陵,督办的大臣之一正是刘墉,当时的方案是拆大改小,换出来很多木料,只不过换下来的木料没用来修乾清宫,而是不知所终。
皇帝都在整天惦记的这些木头,正是鼎鼎大名的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名气虽然大,可是它并不是植物学上的称呼,甚至也不是木材学上的标准名称,其实只是个民间俗称,意思是带金丝的“楠木”。
之所以要用引号,是因为这个“楠木”并非植物学上的楠木Phoebe zhennan,而是樟科楠属Phoebe和润楠属Machilus很多种植物木材的统称,楠木P. zhennan只不过是其中一种,种加词zhennan是它旧称桢楠的拼音。下文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所说的楠木就都是指这一大类植物的木材。
不管是楠属还是润楠属,木材都叫楠木,自古就是受人欢迎的木材,只不过很少用来打造家具,最大的用途是两个,一是梁柱,二是棺椁。为什么非得是这俩呢?那就得从楠木本身的木材特性说起。首先,楠木带香味,且不像樟木(樟科樟属若干种植物木材)那么刺鼻,而是柔和的清香,不爱招虫蛀。其次,楠木的尺寸稳定性非常好,平均胀缩率2.7%,如果是碳化的阴沉楠木,则只有2%。
胀缩率是衡量木材尺寸稳定性的指标,也就是含水量不同时木材体积膨胀和收缩的幅度,如果低于3%,就算是很低了。此外,楠木本身株型高大笔直,能出大材,锯大柱子大板都不用拼接,自然是梁柱和棺材的最理想材料。
其实也不是不行,但是在古代,除了文化习惯以外,楠木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属于软木,本身密度不太大,质地也比较软,都不用说磕着碰着,指甲抠一下就是一道印儿。大柱房梁无所谓,看不太出来,棺材里的死人更是没意见,但要是做一套家具摆家里,遍体鳞伤的就不好看了。所以过去就算有用楠木做家具的,基本也都得涂漆贴金,楠木本身就相当于木胎,换成别的软木也没问题。
说完了楠木,就再说说这个金丝。楠木木质部的一些细胞里,含有草酸钙或碳酸钙的结晶,如果沿着弦切面锯开,就会看到结晶体聚集形成的淡金色反光,再加上细胞壁纤维本身的折射效果,就形成闪烁的金光。结晶体越多、越细密,纤维的纹理变化越大,金丝光泽就越强,随着观察角度变化,还会形成水波流动般的幻影效果。楠木P. zhennan就属于金光效果比较好的种类,但也要看每棵树具体的生长状况,锯开之前是不知道金光好坏的。
金丝楠木又漂亮又好用,从明代永乐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单单皇室就采伐了430多年,使得楠木的群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面积的楠木林现在已经难得一见,包括楠木P. zhennan在内的四个物种都位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82种润楠属植物中有71种的生存都受到威胁,所以现在野生的楠木在法律上是受到严格保护、禁止采伐的。
好在楠木本身虽然野生个体生长缓慢,但是在人工林中却能迅速成材,13年的楠木人工林,出材量是20年天然林的七倍,所以现在楠木资源并不稀缺。
另一种楠木资源是碳化木,也就是所谓的阴沉木,有的地方也叫它乌木,其实和植物学上的乌木(柿树属Diospyros的几个种)一点关系都没有。碳化木是树木在山体滑坡或者山洪暴发等地质灾害中,被掩埋到地下或水底后形成的半化石。因此它产自高山大河集中的地方,平原地带不会有。碳化木的材料性质比同种的普通木材稳定,颜色也深,比如楠木本身应该是淡黄色的,碳化的楠木就会变成深黄色或者暗绿色。
所以说,楠木这个名字,不光指代的不是一种植物的木材,甚至有时候都不是一类木材。正牌的楠木虽然确实是不错的传统用料,但也并不是特别名贵,前几年曾经炒到过一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位,市场冷静下来以后也跌到了两三万。游资炒作逐利无可厚非,不过作为消费者个人,就算不了解生态学,不知道什么木材能买什么木材不该买,也应该知道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你看中的是升值前景,卖家看中的可是你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