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
李兰娟团队发现,两款药物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有效。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发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其中,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目前,现在这两种药物已经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后续实验将进一步验证药物在人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同时,李兰娟表示,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
对于多种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展现出效果的药物,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体外细胞实验的结果,离临床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加快了运转过程,尽量缩短周期,希望能够把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到实际的临床实践中。
2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新闻发布会。世卫组织传染病危害及预备司司长布里安德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目前并非“全球性流行病”。她呼吁国际社会勿信谣言,科学看待疫情、加大防控以及治疗力度。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2月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887例(湖北省3156例),新增重症病例431例(湖北省377例),新增死亡病例65例(湖北省65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62例(湖北省125例),新增疑似病例3971例(湖北省1957例)。
截至2月4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累计确诊病例24324例,现有重症病例3219例,累计死亡病例49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9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60例。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52154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8457人,现有185555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9例:香港特别行政区18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台湾地区11例。
科学家
哈佛化学系主任获保释,同意不再接触相关中国合作机构。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主任 Charles Lieber 教授于当地时间 1 月 28 日被捕,检察官指控他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防部(DOD)隐瞒与中国的合作计划。在 1 月 30 日的听证会上,一名联邦法官作出判决,宣布对 Lieber 进行保释,保释金 100 万美元。
其他保释条件包括上交 Lieber 本人和妻子的护照、披露国外银行账户,以及同意不再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进行接触。在 Lieber 被捕当天,一名到哈佛大学医学院交换学习的中国研究者被判走私和作出不实声明,不得保释。
古生物
揭示哺乳动物脊椎功能的演化过程。现代哺乳动物的脊椎根据椎骨的形态可以分为颈椎、胸椎、腰椎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可以独立支持不同的运动功能。
过去认为,脊椎形态与功能分区的演化是同时发生的,然而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的研究提出了不同观点。研究者参考了现生蜥蜴和猫的脊椎,从而复原了哺乳动物化石祖先的脊椎功能。研究发现,脊椎的形态分区出现较早,但功能分区出现很晚。因此研究认为,应当是某种自然选择的压力才推动了脊椎的功能分化。
神经科学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自杀率更高。
丹麦科学家对1980-2016年间本国全体国民的医疗数据及社会-经济信息进行交叉分析后发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自杀率比正常人群高出75%。在这项发表于 JAMA 的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而对于患某些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比如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和亨廷顿病)的患者,其自杀率甚至高出正常水平的4~5倍。
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于自杀风险的认知,有助于提高自杀预防性介入措施效果。
医学
治疗多发硬化症的关键靶标。多发性硬化症(MS)是全球目前最常见的、会导致青壮年残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前的研究认为,该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特定的免疫分子IL-17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导致了神经功能障碍。而一项发表在《免疫学》上的最新研究发现,IL-17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起始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IL-17能召集大量致病性免疫细胞迁移到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因此,阻断IL-17的药物不仅能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或许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大潜力。
生态学
多种萤火虫正面临生存危机。目前,共有超过2000种萤火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但多种因素正对它们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一项发表于 Bioscience 的研究中,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球萤火虫专家进行调查后,分析得出了萤火虫生存的3大威胁,依次为:栖息地减少、光污染和杀虫剂使用。研究人员表示,仍需更多监测研究和长期数据才能全面了解全球萤火虫数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