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大、脖子粗,不是饭桶就是疣猪!这是我上学时给一个朋友起的外号。他脸上起了几个不知名的疱疹,加之他的体格有点月半吃的还多。开始同学们不了解“疣猪”是个什么动物,后来我拿了画册来给大家看,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通过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我很早就知道了疣猪(Phacochoerus spp.),但是由于当时不识字,我一直以为这种动物叫“油猪”,因为有一个鸡的品种就叫“油鸡”嘛……上了小学,我还把“油猪”写进了作文,还跟老师解释这不是农村养的大肥猪,而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野猪。结果招来了老师的批评:“不要写一些大家不懂的动物。
”这不怪老师,毕竟上个世纪90年代,语文老师不知道非洲的野生动物也不算错。就算现在获取信息如此轻松,也还有语文老师将学生作文里的“乌鸫[dōng]”认成错别字,改成了“乌鸦”。后来我终于看到了画册上的正确名字:“疣猪”,原来这么多年是我搞错了。我可爱的母上大人还在旁边说了一句:“你没事儿看病猪干嘛啊?”我:“哪儿来的病猪啊,这是疣猪!”母上:“都长疣子了能没病吗?
”确实,疣猪名字的由来,就源自它脸上的两个疣粒,这两个大疣粒长在眼睛的下部,而雄性疣猪不仅眼睛下方有疣粒,在吻部,也就是獠牙稍微靠上一点的地方,会再长出一对疣粒。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疣能对疣猪的眼睛起到保护作用,在它用宽大的嘴拱地时,这对疣子能挡住一些飞溅起来的小石子土块。
疣猪属现在有两个物种:普通疣猪(P. africanus)和荒漠疣猪(P. aethiopicus),荒漠疣猪主要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分布区域相对狭窄,而普通疣猪则分布较广,东非、南非等大部分非洲地区都能见到它。疣猪的体型比我们印象里的野猪(Sus scrofa)要小一些,但看身体,疣猪比野猪要苗条不少,而且疣猪的背部更加平坦,看起来就感觉更小了,但要是光看脑壳,就正好相反了。
从正面看,一般欧亚野猪的脑袋到鼻子会越来越细,而疣猪的脑袋则几乎前后一边宽,加之疣猪的四颗獠牙延伸出来的部分显得更长,就更加突出了这种“大型感”,让疣猪从正面看起来肥肠有气势。成年的疣猪好像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实际上那是长在背上的鬃毛,跑起来被风一吹,感觉还满潇洒的,但配上那张脸就好像如花再临。
疣猪在奔跑的时候经常会把那小尾巴竖起来,犹如举着一个小旗子,尤其是母猪带着一群小猪的时候,小朋友们打着小旗的模样十分喜感。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疣猪是很多食肉动物眼中的美餐,比如狮、豹、斑鬣[liè]狗(Crocuta crocuta)以及非洲猎犬(Lycaon pictus)等,猎豹虽然对付成年疣猪比较吃力,但有时会利用速度的优势,通过偷袭的方式捕食幼年疣猪或体弱的个体。
虽然也有用獠牙绝地反杀的记录,但多数时候还是疣猪束手就擒。疣猪对此表示:好气哟!当然了,如果没有几手绝招,在大草原上可是没法混饭吃的。首先疣猪有四条大长腿,当然这是相对于其他猪而言的,和长颈鹿那种除了脖子全是腿的家伙可是没法比,腿长就能让疣猪跑得稍微快一点,不管遇到什么危险,跑开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当然大长腿也会制造一点小麻烦,就是吃东西的时候不太方便,低着头吃饭容易大脑充血过度,而且还够不着地面,不过疣猪这大脑袋可不是白长的,它灵机一动发明了跪着吃饭的绝技,都不用为五斗米折腰,给俩胡萝卜土豆它就下跪了。另外疣猪还擅长挖洞。大草原上无遮无掩,藏都没地方藏,这时大脑袋的好处又来了,可以用它拱地挖洞,一家子都能住进去,不光能够遮风挡雨还能防紫外线。
不过,狮子等食肉动物发现了疣猪的地洞就会堵门刨坑,偶尔就能把一家子疣猪给挖出来(参考《三只小猪》的故事,还是得把家修得牢固一些)。疣猪还有一项本领就是繁殖速度快,我小时候有个小品叫《超生游击队》,形容疣猪还是蛮合适的,雌疣猪在2岁左右达到性成熟,每年繁殖一次,它每胎能产4头左右的小猪崽,一直照顾到小居居能够独立生活。
疣猪是杂食动物,主要食物是草以及植物的根茎,果实、腐肉、昆虫、蠕虫、鸟卵、雏鸟都来者不拒。大多数时候疣猪可以和其他动物和平相处,偶尔还会被狒狒骑一下(大师兄骑二师兄?)。一般认为,疣猪不会主动捕食和自己体型接近的动物,但近年来有人拍摄到了疣猪攻击狒狒和瞪羚,并将其杀死后吃肉的视频。疣猪有时也会被其他食草动物欺负,比如被犀牛顶飞、被大象丢出去等等……谁说吃素的脾气好来的?
美国有一种对地攻击机,A-10,是在冷战时为了对抗苏联的装甲洪流而设计的产物,因其怪异而彪悍的外形,大兵们就给它起了个绰号叫“疣猪”。官方给的名字是“雷电Ⅱ”(Thunderbolt II),好像因为没什么个性,就被人们遗忘了,反倒是“疣猪”这个绰号流传甚广。想想一种在低空飞得不快,愣头愣脑,还皮糙肉厚的扫地机,这个绰号还挺恰当的。
有一款名为《动物园大亨》的模拟经营游戏,我还挺喜欢玩儿,那里面也有疣猪,而且价格很便宜,“动物园”里有食肉动物饿了,我又来不及准备饲料的时候,就会把疣猪扔给它们……我国的动物园虽然大多很热衷引进诸如斑马、长颈鹿一类的非洲动物,但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没有哪个动物园养着疣猪。可能因为它外形不好看,也没啥特点,又爱挖洞,游客常看不见它,也看不出个好儿来。
好在近些年来前往东非、南非观赏野生动物的旅行团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到原产地看看这种有趣的动物。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对疣猪的评级为无危,但它也不是完全无后顾之忧的。人类的开发导致栖息地减少并破碎化,并且当地人对于野味肉的需求增加,导致多种动物受到的捕猎压力增大。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方会将疣猪的皮毛、獠牙制成旅游纪念品。今天是农历猪年的最后一天。
让二猪在本命年的最后一天里写一只猪,不知道是冥冥中的天意,还是物种日历编辑的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