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达224例,上海首次出现确诊病例。截至1月20日晚间,中国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确诊病例218例(武汉市198例,北京市5例,广东省14例,上海1例);疑似病例6例(四川省2例,云南省1例,上海市1例,广西壮族自治区1例,山东省1例)。此外,日本、泰国和韩国分别通报确诊病例1例、2例和1例。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表示,95%以上的患者都与武汉有关系,目前已经证实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并有14名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于病毒的源头,目前还不能确定,但通过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竹鼠、獾。
健康怀孕期抽烟、饮酒提升婴儿猝死风险。猝死并不只发生在成年人中,许多婴儿也会因一些不明原因在一岁之前突然死亡,这也被称作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孕妇吸烟、饮酒会让婴儿患SIDS的风险提升。而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团队,针对产前饮酒量高和SIDS高发的地区进行了追踪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在怀孕的前3个月抽烟且饮酒,会使得婴儿患SIDS的风险提升12倍。而在怀孕3个月后,即使只是单独有抽烟和喝酒习惯,也会使婴儿患SIDS的风险分别提升5倍和4倍。相关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上。
神经科学神经细胞再生能修复受损脑区。
科学家已经发现,成年人的大脑也会产生新的神经元,很多人认为这与学习和记忆过程相关。但最新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该过程其实更多地参与了脑区再生。研究探索了一个与记忆相关的脑区——齿状回。在小鼠模型中,当齿状回因外界环境改变持续受损后,大脑的神经干细胞活性会增强,修复受损部位,重新生成齿状回结构。新生结构有着相同的大小、连接性以及活性。这说明神经细胞再生在维持大脑结构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医学50多种非肿瘤药物能杀死肿瘤。近年来,二甲双胍、阿司匹林等药物被证实具有包括抗肿瘤在内的生理活性。一项发表于《自然-癌症》的研究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非肿瘤药物远不止这两种。研究人员检测了用于治疗糖尿病、炎症和酒精中毒等的6000多种非抗癌药物,并逐一测试了它们对578种人类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研究确认,其中50多种非抗肿瘤药物能杀死肿瘤细胞。
另外,其中一些抗癌活性的药物具有此前未知的作用机制,能通过激活蛋白或稳定蛋白之间的联系杀死肿瘤细胞。这项研究或能加快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并促进已有药物的新应用。
动物学雌性黑猩猩也要“拼妈”。在黑猩猩社会中,雄性往往会从出生开始就始终和固定群体生活在一起,负责捍卫领地等职责,但雌性却容易脱离群体。
最新发表在《当代生物学》的研究发现,雌性黑猩猩是否会留在群体内,与食物、配偶竞争都没有关系,而更多的是和近亲兄弟姐妹的数量相关。如果雌猩猩的近亲多,那么她为了避免近亲杂交,通常会选择离开。但是有一种情况能够抵消这种离群心态——当雌猩猩的母亲地位较高时,它更倾向于选择呆在群地,因为能更快地获得社交地位和食物。
科技政策欧盟拟禁止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谷歌CEO支持。
据外媒报道,欧盟计划发布一份人工智能“白皮书”草案,建议3~5年内禁止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公共场所,以便有时间研究如何防止这种技术被滥用。对此,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了支持。皮查伊认为这项技术可能会被用于不道德的用途,因此应该暂停。而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这项禁令有些小题大做了。
据悉,欧盟委员会将在几天后公布有关此事的提议。
气候科学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气候影响。消耗臭氧层物质是一类会破坏高层大气中保护性臭氧层的卤素化合物,曾在20世纪被用作推进剂、制冷剂和溶剂。自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通过以来,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得到了控制,但它们在大气中的寿命较长,能显著加剧人为引起的温室效应。
一项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通过气候模型估算出,1955-2005年间,消耗臭氧层物质或造成了同期近三分之一的全球平均变暖,以及约半数的北极变暖和海冰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