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总是考不好?不如试试这个不要钱的方法

作者: 张杨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0-01-19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自我暗示告诉自己要全力以赴,可以提高数学成绩。实验组的小朋友在进行自我暗示后,数学成绩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研究还发现,针对努力的自我暗示削弱了前期自我评价的影响,使得自我评价与测试成绩的关系不再明显。

数学,是不少人的噩梦。对于“数学恐惧症”患者来说,就算揪光了头发做题背公式,似乎都难以得到数学的青睐。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一个秘诀可能对于学好数学有所帮助。这个秘诀很简单——告诉自己要全力以赴。自我暗示可以提高数学成绩?来自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等机构的团队,在学术期刊《儿童发展》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当小朋友暗示自己会竭尽全力时,他们的数学表现将会提高。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荷兰一所小学的 212 名四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在 9~12 岁之间。在实验开始的前几天,参与实验的小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了自我评价。从结果来看,他们在自我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别。实验当天,所有的孩子先完成 16 道同样的数学题,这个成绩作为“基线成绩”。之后,孩子们被随机分成三个组——实验组:进行针对努力的自我暗示,例如“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

”对照 I 组:进行针对能力的自我暗示,例如“我很擅长这件事!”对照 II 组:不进行任何的自我暗示。结束自我暗示后,孩子们继续完成剩余的数学测试,这个成绩将与之前的“基线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自我暗示之后,实验组小朋友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而两个对照组的小朋友,成绩则没有明显变化。

另外,在实验组中,同样是暗示自己会努力,那些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的小朋友进步最大;而一开始作出正面评价的小朋友,受到暗示的影响则不明显。而同样都在前期对自己的数学作出负面评价,实验组小朋友的测试成绩比对照组更好。这样看来,对努力的自我暗示,似乎削弱了前期自我评价的影响,使得自我评价与测试成绩的关系不再明显。这种“自我暗示”,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

很小的孩子常常会自说自话,他们会在画画时描述自己要怎么画,会在回答有几个苹果的时候先大声数出来——这其实是一个将内心的想法“外放”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外放”的语言逐渐内化,变成一种内心的自我暗示。在儿童时期,这些自我暗示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像是告诉自己要冷静。经常进行积极自我暗示的孩子,身心更健康;在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中,也会表现得更好。

在这个实验中,不论是实验组对于能力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很聪明”、“我很擅长数学”),还是对照组 I 针对努力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要尽力”、“一定要努力”),都是积极的自我暗示。可是,明明都是积极的,为什么告诉自己“我要努力”可以提高数学成绩,告诉自己“我很聪明”却不行呢?事实上,针对能力的自我暗示,可能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尝试。

“我很聪明”这句话就像一个硬币,一面是孩子的自信,另一面则是——因为我很聪明,所以我不能失败。为了避免失败的可能性,过分看中能力的小朋友,可能不会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任务,最后的表现也可能不尽人意。相反地,当孩子暗暗告诉自己需要努力时,他们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自己可以控制的方面,也就是投入多少的努力。面对难题,与其向孩子强调能力,不如告诉他们,努力过就好。

不过,研究者表示,这个实验是在荷兰的小学生中进行的,可能受到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局限。至于这个结论可否推而广之——下次准备数学考试时,你不妨也默念三遍“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看看效果如何。

UUID: 2835457f-2901-4d1a-a929-08c3e3645e6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1-19_数学总是考不好?不如试试这个不要钱的方法.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