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笔抖腿嚼东西……被同事吵到崩溃,是我太敏感?

作者: Zaria Gorvett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0-01-17

本文探讨了办公室噪音对不同人的影响,指出每个人对噪音的容忍度差异很大,外向的人通常更能忍受噪音,而内向的人则更容易受到干扰。文章还提到了恐音症这一现象,即对某些日常声音产生极端情绪反应的病症。研究表明,尽管人们可能认为音乐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但实际上在安静的环境中工作效率更高。开放式办公室的设计趋势可能忽视了噪音对员工工作效率的负面影响。

每个人能容忍的噪音大小有很大差异。嘈杂的办公室氛围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叫“两小时办公室声音(Office Sound 2 Hours)”的视频在油管上竟然有201万播放量。视频如其名,这视频就是完完整整播放两个小时的真实办公室噪音。

咔哒咔哒地不停按笔,疯狂敲键盘,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哦,偶尔还突然迸发出一阵阵大笑……办公室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噪音,对一些人来说,这些声音不仅十分讨厌,而且简直就是一种全方位的听觉攻击,不戴上耳塞或耳机估计撑不到下午就崩溃了。工作?噪音令我无心工作。

边听音乐边工作也非常普遍。2011年对英国近300名办公室员工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他们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都在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而原因也是两极分化得严重,有人说听音乐有助于集中精力,另一些人则借助它愉快地开小差。一些公司甚至完全不考虑个人喜好,在整个办公室放音乐,以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觉得听音乐是好的。

但还存在一群极度厌恶声音的人,有些人甚至达到了疾病的程度。恐音症(misophonia)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神秘疾病,对于患有这种病的人来说,即便是日常的声音都有可能引发极端的焦虑、愤怒或恐慌。兴高采烈的同事发出的吹口哨声或是在喝酒后发出的“啊”的感叹音,都让他们受不了。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似乎不太合理的抱怨,比如厌恶别人的吞咽或呼吸声。

外向的人更不怕噪音。为什么噪音对每个人的影响不一样呢?早在2011年,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想找出答案。他们让118名中学女生填写一份调查表,这份调查表揭示了每个人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这个人是喜欢社交、沉迷于外界,还是感觉社交把身体掏空。有的人会特别受不了吃东西的声音。

接下来,学生要接受一系列认知挑战,而且还附带额外难度——必须边听英国车库舞曲(British garage music)或边听教室里的喧闹声边完成这些练习。对照组则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练习。结果与研究人员猜测的一样,所有学生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表现得更好。但除此之外还有个发现——基本上除了一项测试外,外向性越强的学生受到噪声的影响越小。

外向度被认为是性格的关键方面,它是“大五人格”的构成元素之一。

再加上对新事物的开放程度等等,这些一起决定了我们是谁。有理论表明,性格外向的人天生就“受刺激不足”,所以他们总是倾向于去寻找增加被刺激的机会,例如嘈杂的环境。性格内向的人则正好相反。正如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内向者查尔斯·布可夫斯基(Charles Bukowski)所说:“人群把我掏空。我必须离开人群才能重获充实。

”因此,内向的员工会更容易被背景噪音影响,任何增加他们被刺激水平的事情,例如音乐或同事的聊天声,都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一项对医学生的研究表明,在88分贝的交通噪音下(和割草机的声音一样大),内向的人更难集中注意力,做数学时会更加身心交瘁。

此外,神经质水平和抑制性控制水平也是影响因素。

越是神经质的人在做心算时越容易受到背景噪声的影响;而“抑制性控制”水平可以理解为人们压制自己“无用且无益的冲动”的能力,当你想要专注于手头任务时,“抑制性控制”能力非常有用。尚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会被奇怪的特定声音激怒,如摇碎冰的声音或嚼生菜的声音,但研究恐音症可能会提供一些线索——恐音症患者的大脑在根本上有一些不同之处。

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他们听到“触发声音”,与处理情绪和解释身体信号(例如疼痛)有关的大脑部分反应会异常强烈。

实际上,恐音症出乎意料地常见。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多达五分之一的人常常对特定声音感到困扰,例如清嗓子的声音。如果同事嚼面包的声音让你烦到恨不得当场砸烂键盘,别担心,你可是有很多伟人朋友的。博物学家达尔文、作家契诃夫和小说家普鲁斯特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就拿普鲁斯特来说,他甚至不得不用软木覆盖办公室的墙壁来隔音,还得戴上耳塞。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可能是因为恐音症涉及无法隔离无关的感官信息(比如背景噪音),而这种特质又与创造力有关。

尽管性格和大脑的构造可能会产生影响,但它们似乎主要是影响你受到噪音干扰的程度。大多数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是在完全安静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完成复杂的任务。关于为什么会被办公室的噪音分散注意力,有两个想法可以参考。

首先是背景噪音的声音与你的大脑里已有的声音相似。某些任务要求你使用‘内部排练机制’——即内在的声音——来记住有规律的事情。例如,如果想记住电话号码,你可能会自己小声嘟囔。从理论上讲,对于这些任务,任何具有人类言语元素的环境都会破坏你的专注能力。

第二个想法是大脑处理对完成特定任务重要的信息的方式,以及大脑处理背景噪音的方式,这两者间有些冲突。

有人认为,就像亚马逊的智能语音家庭助理Alexa必须一天24小时聆听声音以免错过命令一样,我们的大脑也永远无法隔离周围发生的一切。即使没有特意去听声音,也会始终注意着背景声音里的状况——手机的嗡嗡声,咳嗽声,打喷嚏,然后是笑声——这是为了万一什么时候能听到诸如“你好!”之类的实际有意义的信息。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必须关注其他的一系列信息(例如一串数字)时,任何种类的背景噪声都会特别分散注意力。

为了测试这一想法是否正确,卡迪夫城市大学的心理学家尼克·佩勒姆(Nick Perham)比较了36名学生在一项心算任务中的表现如何,他们需要记住一个数字序列。学生所处的环境分为三组,一是包含说话声的嘈杂办公室,二是不含说话声的嘈杂办公室,三是安静的环境。如果背景噪音和脑海里声音之间的相似性很重要,那么第一组学生的结果应该是最差的。

结果发现,在两种有声音的环境下,学生的表现均明显较差,但在两种表现水平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区别。也就是说,影响我们的不是背景噪音中有没有人在讲话,而是有没有噪音。“不管人们怎么想,大多数人在安静的时候表现得最好,”佩勒姆说道。

这一发现甚至也适用于音乐。在另一项研究中,佩勒姆发现无论是否喜欢正在听的音乐,它都会让受试者在做“连续回忆任务”(按顺序记住清单)时比在完全寂静的环境下表现更差。有趣的是,当被问及表现如何,受试者自信地说,若是听喜欢的音乐就会表现更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对工作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即使我们认为这有助于集中精力,却仍然会受到背景噪音的影响,那么现代开放式办公室的趋势也存在严重缺陷。

每个人的偏好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生理原理是一样的。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家考特尼·冯·希佩尔(Courtney von Hippel)表示:“我认为,认识到并非每个人在嘈杂的开放式办公环境中都能正常工作很重要。现在人已经没有能随意关闭的门,也没有直接连到天花板的墙壁。在工作空间中,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太多。当然,每个公司可以提供的空间都有限制,但对于从事某些任务的人来说,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安静的空间。”

那些将美学看作比声学更加重要的公司很可能会被落在后面,花哨的中庭、开放式布局和一面面容易产生回声的玻璃可能会让公司更好看,但如果员工的注意力也因此受到影响,岂不是得不偿失?

UUID: 0c759caf-fe2b-4e10-97a4-04ac90dc949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1-17_按笔抖腿嚼东西……被同事吵到崩溃,是我太敏感?.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