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就得是特正经的吗?科学家就得特严肃?别扯了!科学家“没溜儿”起来你拦都拦不住。1月12日,我受邀到清华大学观摩了一场国内少见的青少年科学论坛活动,名字叫作「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现场被布置成了“太空感”的黑蓝色调,舞台上的全息投影地球和全场观众的人造星光对小朋友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说实话,开场前我有点担心。毕竟邀请来的演讲嘉宾都是天文、物理、生命科学各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工作者,而台下坐的都是小学生、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台上台下的知识层次会不会差得太远?事实证明,科学家毕竟不是一般人,智商情商都相当了得,把艰深的科学知识用实验甚至是段子娓娓道来,充分照顾到现场的听众,舒适度十分感人。
下面就挑几个画风清奇、意想不到的故事分享给没来现场的你。
故事一:你的“前辈”可能长这样,讲述人:《Science》新闻主编 Tim Appenzeller。《Science》的地位不用多说,它代表着全世界最顶级最新的科研成果。Tim 先生就分享了这几年杂志社的一些有趣的研究。比如——2019年,他们通过计算机还原了20多万年前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种的面部图形。这个小女孩是丹尼索瓦人,发现于西伯利亚的洞穴里。
故事二:黑洞照片是我照的,讲述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 Avery Broderick。2019年科学界最大的事件恐怕就是人类拍到了第一张黑洞的照片。这位拍摄者——准确说是拍摄团队的负责人 Avery 先生也来到了小会。孩子们总爱问“为什么”,而黑洞照片背后的秘密,就是最受孩子们关心的年度科学问题——这届青少年还问了些啥问题?留个悬念,后文再揭秘。
故事三:冻上再看更清楚,讲述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王院长是冷冻电镜领域的专家,他为大家详细讲述了怎么看清一个蛋白质的结构。冷冻电镜就是把要看的样片放在水里,进行超低温冷冻。这样水不会结晶,形成一个冰片儿,把样片封在里面,就像我们用显微镜看的装片一样。
故事四:科学界最搞笑的就是我,讲述人:“搞笑诺贝尔奖”创始人 Marc Adrahams。我们的忠实粉丝想必大多知道搞笑诺奖,这是 Marc 先生独具慧眼创造的奖项。有些很严肃的研究在外人看来非常不可理解,或者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非常搞笑。这些研究就会入选搞笑诺奖,获得高达10万亿的奖金——不过是津巴布韦钱,合人民币两块多。
故事五:一条格子领带,讲述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白求恩的课文,戴伟教授就像现代的白求恩。一个牛津大学的博士,在1994年来到尚不发达的中国,在北京化工大学任教。退休后又在网上用短视频等方式传播化学知识,成为科学网红。这个永远带着护目镜、说着中文的肯德基老爷爷,就是戴伟先生。
故事六:抓个小行星来卖?讲述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实话,85岁的国家功勋级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站在台上,为小朋友们进行了将近半小时的讲座,这本身就非常感人。欧阳先生虽然很严肃,但是充满激情,而且讲话深入浅出,让我想起了从小接触的老一辈科学家。因为高屋建瓴,才能通俗易懂。
活动结束,舞台上打出 slogan,这是一句让人动容的话。科学精神,说简单也简单,探寻答案就是科学。其实我也是幸运的,要不是少年时偶然参与了一个夏令营活动,接触了很多学科顶级专家(很多是我后来的大学老师),我可能也不会考那所大学,以至于今天成为《博物》的撰稿人。而能否让每个孩子的好奇心被看见、让每个问题有回响,乃至于给予他们探寻答案与真理的勇气,也是像我们这样的科普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最大动力。
走出小会现场,一轮明月刚刚升起,大得吓人。随手拍了一张,感觉和今天参加的活动非常贴。欧阳先生带领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正在这个大圆盘的背面工作,而今天到场的小朋友说不定日后就有人能登上这个大圆盘,甚至像欧阳先生说的,给它围上一圈太阳能电池板,让人类不再发愁能源枯竭。世界一定有答案,英雄一定出少年。希望腾讯的这个小会能一年一年持续办下去,让更多少年受益,让人类的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