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曾庆存院士深耕气象科研领域六十余载,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如今,中国的气象事业发展整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离不开他做出的巨大贡献。不管是提醒你穿秋裤的降温信息,还是提醒赶海up主明天不要出海的台风预报,都得益于他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他的研究成果,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更是实至名归。
曾庆存院士的研究方向曾经数度改变。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因为“国家需要”这四个字。1952年,曾庆存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最开始学的是基础物理,后来,学校安排一部分学生改学气象学专业,曾庆存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大学毕业时,还是因为国家需要,曾庆存放弃了尽快参加工作挣钱养家的机会,被选派进入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师从著名气象学专家基别尔。
在苏联学习期间,曾庆存开始了对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1961年,曾庆存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这项成果立即在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应用,预报准确率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61%,半隐式差分法至今仍被国际上广泛使用,至今仍是数值天气预报的核心技术之一。
曾庆存对我国天气预报的贡献,除了数值预报领域,还有气象卫星领域。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已经有了气象卫星。
1970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国要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曾庆存是最早进入研发小组的成员之一,并且承担了规划和科学指导工作。曾庆存深入研究应用卫星进行遥感的理论问题,成书《大气红外遥测原理》并出版,确保我国的气象遥感技术处于全球领先的国家行列,书中提出的遥感方程和“最佳信息层”理论至今仍是监测暴雨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重要手段。
由于数值预报和气象遥感技术的成功应用,我国的气象预报准确度、分辨率和精细化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中国的气象事业发展整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我国的台风预报,可做出时效长达七天的数值天气预报,提前三至四天较准确地报出台风登陆地点和强度,甚至可以提前七天报出台风生成。
几年前,曾庆存还与多位科学家一起倡议建设“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这个大科学装置也被形象地称作“解读地球计划”。“地球数值模拟装置”于2018年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破土动工。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装置能为我们解读地球的过去、观察地球的现在、预测地球的将来。
几十年来,曾庆存一直在科研道路上不停攀登——他不仅是国际气象力学理论化的先驱者之一,在短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和建立全球气候系统模型中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他还带领学生和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起生态和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式及地球系统模式研究,并提出自然控制论等新理论。2016年,国际气象组织授予曾庆存“国际气象组织奖”,这也是全球气象界的最高荣誉奖项,被称为气象界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