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ble Machine,一款由来自哥德堡的瑞典民谣乐队——Wintergatan制作的特殊乐器,通过手摇驱动的方式,让2000枚钢珠击打出美妙的音乐。首先让我们来欣赏第一代Marble Machine的节奏。
将机器的硬朗与音乐的柔美融合起来的正是Wintergatan乐队,这个乐队从2012年成立并活跃至今,擅长与各种乐器是他们的基本功,不过在他们所有的技艺中,最为闻名的便是Marble Machine。
从它表演的视频上传至今,Marble Machine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2亿次,Wintergatan乐队也因此收获百万粉丝。
要完成这一切,仅仅2000个钢珠和木板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你还必须具备更多音乐家不具备的的技术。首先,你需要构思整个机器结构并与音乐内容结合起来呈现在纸张上。Marble Machine的主要创作者马丁·莫林在整个创作中完全通过画笔表现自己的想法,最为难得的是他几乎完全通过手工的方式实现了材料的加工。
木板,显然成为了最好的材料,莫林巧妙地设计了各种结构,尤其是钢珠的导轨机关,需要引导钢珠在适当的时机敲击到合适的位置,各种卡扣结构纵横交错,让人晕头转向。通过3D打印的方式,莫林设计了专属的打击乐器,鼓、贝斯,完全就是组建了一支小型乐队。通过CNC加工出传动装置所需的齿轮,每次看到机床的钻头井然有序的加工,就会莫名的感觉舒畅,忍不住再多看几遍。
飞轮的加入使得整个传动装置尽量保持匀速,毕竟手摇是难以掌控速度的,均匀的速度使得整个旋律是合适的,这为后来的调音带了便捷。为了获得不同的旋律,莫林以两个钢珠为一组,通过相互形成一定的角度击打在金属片上,获得不同的音阶,以此模拟乐队里的键盘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调音,莫林将多个传感设备连接的机械装置上,监听机器的节律并传送到电脑端,这些节律构成最基本的音乐元素。
根据这些元素,Wintergatan乐队编出合适的曲目,在表演时,乐手就需要去不断的手摇驱动了,麒麟臂指日可待啊。讲到这,突然觉的这个乐队的音乐家太难了,不但要会音乐,还需要建模、焊接......不会3D建模的音乐家不是一个好木匠。
今年, Wintergatan乐队建造完成了全新一代的Marble Machine X,相较第一版,X加入了更多的乐器,融入了更朋克的元素,未来这款大型音乐盒将作为机器伴奏,陪同乐队一起完成全球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