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们的“学做古菜”系列今天迎来了最后一道菜,51篇文章的陪伴,也要告一段落了。每周五的“馋你一下”栏目大幕即将拉上——大幕再不拉上,我们的作者老信可能就要头秃了。明年我们会推出哪些系列文章呢?着啥急,先让我过个年再说!今天,咱们站完最后一班岗,说说最后这道菜——煮萝卜,的主料:萝卜。人类食用和培育萝卜的历史颇为不短,在我国超过2500年,在埃及甚至超过了4500年。
在漫长的培育过程中,萝卜这个多型的物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脑洞”,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最早的欧洲萝卜是棕黑色的,表面也没有现在的萝卜光鲜,而是坑坑洼洼,布满沟壑的。目前欧洲还有些地方有黑色的萝卜,黑皮白瓤,只不过看起来也是甜甜脆脆的,不是皱皱巴巴的老样子了。食用萝卜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外形、口感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出自欧亚大陆的野萝卜。后来野萝卜变成了“家萝卜”,又分出了两大支派。
小型萝卜主要在欧洲种植,我们今天的樱桃萝卜就是这支的优秀后代。大型萝卜主要在中国发展。萝卜在中国古代叫“莱菔”,是种不怎么受待见的蔬菜。秦汉时期的萝卜又硬又辣,一般都用来腌咸菜,不怎么生吃或者炖煮。直到五代隋唐时代,人们才发现,这其实不赖萝卜,主要赖咱们不会种。萝卜必须种在肥沃的沙地里,才会长得个大水足,味道甜美。
到了宋朝,萝卜成为了非常流行的蔬菜。那时的萝卜是一色白。后来出现了红皮白瓤的萝卜,红白两色平分天下的格局一直到了明代末期。绿色萝卜的出现和流行伴随着清兵进关的脚步。到了清中期,萝卜的格局基本已定:白皮白瓤的白萝卜、绿皮绿瓤的青萝卜、红皮白瓤圆形的卞萝卜、红皮白瓤长条形的水萝卜。其中里外都绿的青萝卜最为甜脆,今天的水果萝卜多是这个品类,著名的比如天津沙窝萝卜,真是一点不辣,入口即化,吃着跟鸭梨似的。
到民国时期,东北又培育出来绿皮白瓤,但白瓤中又透红色的“心里美”萝卜,后来几经优选来到华北,成了北京地区的代表品种。北京的“心里美”基本没有白瓤,而是一水紫红。皮厚而绿,瓤甘甜而皮辛辣,非常两极。这就让“心里美”有了独特的吃法——吃皮。近三十年流行的下酒凉菜——拌萝卜皮,非用“心里美”不可,贴皮带瓤半公分厚,瓤不可多,皮肉各半,要的就是这甜辣相交的冲劲儿。肯定有小读者会问:“咦?
上面的萝卜里怎么没有胡萝卜?”答案当然是:胡萝卜根本就不是萝卜啊!胡萝卜在中国生根发芽远比真正的萝卜们晚,是张骞通西域时期才传入的。胡萝卜嘛!中国人看它的根部跟萝卜很像,就管它叫胡萝卜或者红萝卜。胡萝卜和萝卜在植物学上差得很远。萝卜是十字花科的,和白菜、荠菜、菜花这些是同类。而胡萝卜则是遥远的伞形科麾下。所以,同萝卜平和朴素的味道不同,胡萝卜有非常浓重的“异味”,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萝卜品种的丰富,不仅体现在外形上,更体现在灵魂——味道、口感上。其实我说不上爱吃萝卜,但是我特别爱吃水萝卜的叶子,北方话叫萝卜缨儿。新鲜的萝卜缨豆浆渣做成的萝卜缨小豆腐。我从小就喜欢萝卜缨儿,甚至在没吃过之前就喜欢,就因为这个名字。新鲜的水萝卜叶子,不长不短,基本没有羽状裂,是个完整的“羽毛型”。挺拔傲立,确实像古代将军头盔上的盔缨一样。
萝卜缨还可以做包子馅、饺子馅、馅饼馅......“心里美”上面说了,最适合凉拌,因为辛辣微甜,脆爽带劲,放上盐醋辣椒,爽口下酒。青萝卜就不适合这么凉拌了,不然就明珠暗投咯。青萝卜已经从“微甜”发展到了“很甜”,从“脆”发展到了“酥”,用调味料拌食真是没必要,直接切片吃就最适合。卞萝卜是北方最传统的萝卜,特点是比较辣,而且有明显的“臭萝卜味”,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但是有些人却趋之若鹜。
白萝卜就最可爱了,除了水味基本没味。通常是用猪肉同烧,增加它的滋味。本周古菜还添加了神奇的豆粉,口味十分新颖。原料:白萝卜1根,猪油50克,海米10克,酱油10ml,黄豆粉10克,葱10克,蒜10克。步骤:1. 白萝卜去皮,切成大块,葱蒜切碎备用。2. 锅中烧水,水开后下萝卜汆烫,去除臭味。3. 锅中放猪油,油热后下萝卜翻炒。4. 下水发过的海米,加酱油继续翻炒。
5. 待萝卜出汤后,加入豆粉、葱花和蒜泥。6. 翻匀后出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