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左右的圣诞季,总有一位老爷爷来得比圣诞老人还要准时。他不会穿上红色的圣诞衣,也不会为孩子们带来礼物。他要做的事情是暗中观察——站在购物中心工作人员扮演的圣诞老人身旁,看着那些前来参观的孩子和家长们。然后呢?把他们写成论文。这位老爷爷名叫约翰·特林考斯(John Trinkaus),他是纽约市立大学齐克林商学院的一位退休教授。
如果在谷歌学术搜索上搜索他的名字,你会找到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严肃著作,以及——数量繁多、五花八门的“非正式观察”,数量多得足以把前者完全淹没。连续五年的圣诞观察便是这些非正式论文中的一个系列。这些论文里写了什么?在这里,特林考斯利用面部表情量表评估了小朋友们见到圣诞老人时的心情。根据他坚持不懈收集了5年的数据,当地小朋友面对圣诞老人时最常见的内心活动大概是——冷漠。
无论是哪一次采样,总会有至少超过一半的孩子对圣诞老人露出不感兴趣的表情,他们看起来似乎远没有家长那么情绪高涨。不过,在圣诞节马上要到来时,露出开心表情的小朋友会稍微变多一点。当然,直接吓哭的也有。特林考斯写下的神奇小论文当然远不止这些。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非正式观察”系列,一共写了超过80篇。凭借这些迷惑又执着的“观察”,他在2003年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这些非正式研究的题材全部源于特林考斯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令人烦恼或是好奇的情况,他总是会想要停下来观察一下,收集一点数据,然后写上一篇一两页的小论文。比如说,下面这些都是他的观察课题:有多少人会在停车时占住消防通道,有多少人会无视校园内的限速标志开得贼快,有多少人不用夹子而是用手抓面包房的面包,有多少人讨厌吃抱子甘蓝,多少年轻人戴棒球帽会把帽檐甩到后面。
这些“非正式观察”的研究方法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找个观察地点,定个条件,然后开始计数,仅此而已。负责采集数据的也总是特林考斯一个人。在圣诞老人之外,特林考斯的另一系列“代表作”是对交通规则的观察。这个系列同样是五部曲,同样拥有简洁明了、朴实无华的标题:停车标志依从性:非正式观察,停车标志依从性:另一次观察,停车标志依从性:进一步观察,停车标志依从性:后续观察,停车标志依从性:最终观察。
在这些“非正式观察”中,特林考斯研究了司机们是否会遵守停车指示牌。在1979-1987年间,他每年都在同一时间到同样的四个路口分别进行90分钟的观察计数,接下来在1992年和1996年又分别进行了一次补充观察。观察结果令老教授痛心疾首:该地区驾驶员们对停止标牌的遵从性逐年下降,会真的在指示牌前停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特林考斯自己也承认,他的调查方法十分局限:没有仔细地控制过变量,也从未进行过深入的统计学分析。不过他也表示,如果真的进行十分严谨的研究,那也就违背了他找乐子的初衷。这大概就是老教授独特的生活乐趣吧。遗憾的是,特林考斯2017年已经离世,他的“非正式观察”再也不会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