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是由绿头鸭(也叫野鸭,Anas platyrhynchos)驯化而来的。绿头鸭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其他地区也有零散分布,不过无论在哪儿,它的数量都不少。它超强的繁殖力和分布之广使得它被驯化成为了最常见的食用鸭子(还有其他野生种类驯化的家鸭,此文不介绍)。
绿头鸭属于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河鸭属(Anas)。作为最常见的野生鸭子,因为在繁殖期(从冬天就开始了)成双成对而常被路人误认是鸳鸯(Aix galericulata)。绿头鸭雄鸟的繁殖羽非常容易辨识,只要看到“绿头”就不会错认,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绿头鸭的“绿头”是由有金属光泽的墨绿色羽毛组成的,在阳光下绿油油灿烂得像一丛小草没有错,但在照不到光的阴影里时,金属光泽反射不出来,远远看起来就黑乎乎的,呈墨绿色。除了绿色的头部,绿头鸭雄鸟颈部还有一圈白环,完美隔开了头部的绿色和胸前的紫棕色。雄鸟的喙呈明黄色(这一点很重要,后面会提到),尾上覆羽还有“卷”,是羽毛特化上翘的结果,也是此种的识别特征之一。
绿头鸭雌鸟跟雄鸟繁殖羽外观差别很大,喙橘色中掺有灰黑色,全身都是黄褐色的,几乎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深色纹理,和鸭属的其他鸭子们的雌鸟其实长得都差不多。所以如果只有雌鸟没有雄鸟的话,在野外并不容易辨识种类,多半都要靠翅膀上的“翼镜”来辨识。翼镜在飞行时尤为显眼,因为此时翅膀完全展开,色块就显露了出来。平时站立或游泳时收起翅膀时就不容易看见(不过一般来说或多或少还是会露出一点的)。
绿头鸭的翼镜和绿头一样,都是有金属光泽的,在不同光线角度下看,颜色可在蓝绿紫色之间变幻,还是蛮好看的。尽管一只绿头鸭雄鸟在一年中的大半年里都是“绿头”的繁殖羽,他还有几个月会换成跟雌鸟几乎完全一样的非繁殖羽。这时候看似难以辨别雌雄,实际上只用一招就可以破解:看它的喙。无论怎么换羽,鸟喙的颜色总是不变的,只要看到明黄色的鸟喙,无论他身处多少只真正的雌鸟中间,你都能一眼把他揪出来。
家鸭因在驯化过程中经过人类选育,并且饲养过程中容易累积较多脂肪,一般体型要比野生的绿头鸭大。家鸭和家鹅(Anser cygnoides domestica)一样,被驯化后全身白色的最常见。除了白色型的家鸭,还有和野生绿头鸭一样颜色的家鸭,以及介于白色型和野生色型之间的家鸭。除了家鸭之间不同色型交配产生的颜色多变的后代外,有时候野生的绿头鸭也会进入家鸭的活动区域觅食,顺便交配留下后代。
河鸭属的鸭子们游泳时身体多半都在水面上,无法潜水,在水里觅食时最多只能把身体的前半部分没入水面,屁股是一定露在外面的(天鹅也是这样),看起来很肥。这么肥的鸭子最适合烤了。一说到烤鸭,最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烤鸭。这道菜属于到北京必吃菜品之一。皮下脂肪厚,带皮吃起来香脆流油,配着内里鲜嫩好嚼的瘦肉一起吃不会很腻,味道刚刚好。再配以葱丝、黄瓜丝、甜面酱,以薄饼卷起同食,味道更是清香可口,甜而不腻。
剔除鸭肉后的鸭骨架还可以用来做汤,汤鲜,肉味儿足还不油,我小时最爱喝的汤就是鸭骨架炖小白菜汤。鸭肉搭配葱丝、黄瓜丝、甜面酱,卷在饼里,清香可口,油酥的鸭皮则直接蘸白糖,入口即化,油而不腻。关于烤鸭,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公元386~543年),在贾思勰(xié)所著的《齐民要术》里有一份比较详细的菜谱:“范炙:用鹅、鸭臆肉。如浑,椎令骨碎。
与姜、椒、桔皮、葱、胡芹、小蒜、盐、豉,切,和,涂肉,浑炙之。”意思是取整只鸭把骨头敲碎,用姜、花椒、桂皮、葱、胡芹、小蒜、盐、豆豉等混合起来的调料涂在外皮上,然后烤熟,吃时只取胸脯肉吃。现在的烤鸭方法主要有三种:挂炉、焖炉和叉烧,其中挂炉就是全聚德在用的烤鸭技术。挂炉烤鸭以果木为燃料用明火烤制,所烤出的鸭子色泽红艳,外焦里嫩,且有果木香味。
除了烤鸭,鸭子的烹饪方法还有啤酒鸭、盐水鸭、卤水鸭、姜母鸭等等。鸭子的产出不止是身上的鸭肉,还可以吃鸭掌(芥末、红烧、麻辣等)、鸭血(鸭血粉丝汤、毛血旺、火锅等)、鸭蛋(咸鸭蛋配白米粥简直是早餐最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