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大大小小的鸟儿们身材都向毛团子的方向发展,网友们纷纷在线“吸啾”。被拍照疯传的萌啾们主要有“雪丸子”北长尾山雀、“茶叶蛋”棕头鸦雀、“小熊猫”红头长尾山雀和“麻团儿”树麻雀等等。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身材娇小、头戴“菊花”的鸟儿,它就是戴菊。
戴菊的头顶也有一簇黄色的羽冠,激动时可以展开竖起,就像在头上戴了一朵小菊花,故名戴菊。
戴菊娇小可爱,但知名度却不太高,这主要是因为它在中国人眼前亮相太少。戴菊分布广泛、个头大、不怕人,外观又极具特色,即使对鸟类不太熟悉的人也会对它过目不忘。戴菊则是典型的古北区鸟类,分布范围偏北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山区,而在人口集中分布的东部地区,戴菊只在寒冷的冬季才会来此越冬,此时人们户外活动大为减少,看到它们的机会也不多。
此外,戴菊的体型也实在是太小了点儿,成年戴菊的体长也只有9厘米左右,体重5~6克,甚至还不如一些大型昆虫的个头大,很容易被人忽略。最主要的一点是,戴菊喜欢在树木的枝叶间活动,而且它们总是像得了多动症一样窜上跳下,几乎从不停歇,如此娇小的鸟儿在树冠里蹦来钻去,眼神如果差点儿根本就发现不了。
作为北方来客,戴菊似乎特别偏好“家乡的感觉”:即使在冬季来到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越冬,也一定要选择松柏等针叶树林作为栖息地。我每次见到戴菊,无一不是在针叶树上或是附近有针叶树的地方,城市中常见的绿化树木如雪松、圆柏、侧柏等都很受它们的欢迎。在繁殖期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所有的戴菊都选择在针叶树上营巢。
戴菊是喜欢结群活动的鸟儿,只有在繁殖期的“夫妇”会维护自己的巢域,不允许其他同类接近,而繁殖期一旦结束它们就会立即恢复团队行动。作为个头最小的鸟类之一,许多动物都能对戴菊构成威胁,结群活动可以有效稀释被捕食的风险,提高觅食的效率。戴菊也常和其它习性接近的小型鸟类一起活动,我见到过它们与煤山雀、远东山雀、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和黄腰柳莺混群。
戴菊个头娇小,面对其它动物的捕食除了逃避之外几乎毫无反抗能力,活跃的新陈代谢也使它们需要频繁进食以补充能量,万一遇到无法觅食的恶劣天气就很难挺过去,所以戴菊的平均寿命很短,只有不到两年。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要想延续种族,只能靠多生孩子来抵消巨额的损耗了。
戴菊在大多数分布区域如欧洲、我国西北到西南地区都是留鸟,至多会根据气候和食物条件进行一些短距离移动,只有在东北亚繁殖的戴菊在冬季会迁徙到华北至华南广大地区越冬,这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能够看到戴菊的唯一时段。那么,想亲眼看一看这些头戴菊花的小肥啾的话,怎么寻找它们呢?我总结了一份简要的戴菊观赏指南,大家可以参考。
每年的冬季是观察戴菊的最好时机,从11月起到翌年2月是戴菊的越冬期,太早戴菊们尚未南下,太晚戴菊们则已回到北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