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到底是将就,还是讲究?本周的古菜是“鸡粥”。鸡我们真的不能再继续科普了,不然都有点骗稿费的嫌疑了。咱们今天来说说粥。著名作家莫言通过查询《康熙字典》,给出的解释是:粥作为象形字,双边是弓,而弓是张开的意思。要让米最大限度地张开,用什么方式?用水熬煮,米就能最大限度地张开,然后就变成了粥。其实粥字和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粥在最开始的时候写作“鬻”。是不是有点眼熟,觉得好像认识又不敢认?
其实这字大家都学过,念“玉”,当出售讲。要是组成词——卖官鬻爵,相信不少人都认识了。粥字是鬻字的简写。当光看现代写法的“鬻”也不能理解,我们还得回到篆书。这一来就明晰了。下面的“鬲”字读“丽”,是一种青铜的容器,可以简单理解成锅。下面是锅,上面是米,这不就煮粥了吗?那旁边这两个后来被写成“弓”的笔画是啥意思呢?最靠谱的解析是热气,形容熬粥的时候热气腾腾的样子。
当然,这也是不太古的人猜测更古的人,是不是准确答案,并不一定。总之,粥的字形跟弓原本毫无关系,更扯不上把米拉开,遑论“最大限度地拉开”。如果这个解释成立的话,恐怕粥应该读“爆米花”。
粥是谁发明的?传说是黄帝他老人家。《周书》载:“黄帝始烹谷为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这说明黄帝时期已经有粥了。
其实这也不用说明,古代人生产力低下,开始种植粮食的时候不能满足吃饱饭的需求,自然就喝稀的呗,粥的出现必然比黄帝时期要更早。喝粥才是好文人,白粥咸蛋绝配。到了春秋时代,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们不仅可以吃饱饭,甚至贵族还可以吃肉喝酒,享受美食了。《礼记》中记载:“饘粥之食,自天子达。”鲁穆公的母亲去世,讨教曾子如何办丧,曾子说,通过喝粥表达孝子食不甘味,天子庶民,均一样。
喝粥成了演戏,他们已经拿喝粥当一种表达仪式感的方式了。
粥一直是中华民族幸福的象征,只要有粥喝,老百姓就能活下去,天下就会太平。久而久之,文人就觉得和兮甲一样喝粥,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甚至是时尚的、具有美德的。苏东坡就曾写道:“粥即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说,尤不可说。”以粥来象征生活的踏实。其实呢,精神世界享受完了,他老人家照样炖猪肉吃。最夸张的就是范仲淹。老范幼时家贫,省吃俭用。
在南都学院读书时,他每天熬一锅粥,等粥凝固了,就在中间划个十字,分成四份。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有同学给他送来好的饭菜,都放腐烂了,他也没吃。同学问他,他说吃粥吃惯了,怕由俭入奢,忘了本。可饭菜都放坏扔掉了,这是节约还是浪费呢?
粥的种类五花八门,你爱喝哪种?宋朝国富民丰,粥的品类也达到了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文献中出现的宋朝粥品至少有300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肉粥、药粥、花粥。
“扫落梅英(花),拣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这种煮粥的方法录自林洪的《山家清供》。杭州灵隐寺的僧人用荼蘼花(现普遍认为是蔷薇科空心泡的花)来煮粥,花香满室。这些讲究的粥品,已经和果腹扯不上关系了。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最擅长熬肉粥,这种习俗至今仍是。
《夷坚志》记载了东南一带流行的“鳜鱼粥”:把收拾干净的鳜鱼用线吊起来在锅里熬粥,同时放入盐酒姜椒等调料,等粥熬好了,把骨头一拎,鱼肉自然全都化到粥里了。可见这还是一款咸口粥。
鸡粥原料:母鸡1只,米粉100克,火腿10克,松子仁20克,葱5克,姜5克步骤:1. 母鸡洗净,只取一侧鸡胸肉摊平,用刀刃刮鸡胸,刮下的肉碎放在碗内备用。火腿、松子仁切成细碎备用,葱姜切末备用2. 将母鸡其余部位加水熬汤2小时,撇去上层浮油后,取清汤300ml备用3. 锅中放300ml鸡汤烧开,将米粉下入搅拌均匀后,再下鸡肉、火腿和松子仁4. 等汤汁黏稠后,下葱姜末,并淋少量鸡油,拌匀后关火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