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很讨厌指甲抓黑板的声音。光是码下这行字,就足以让人抓耳挠腮了。可是你知道吗,小提琴美妙的声音,和指甲抓黑板其实应用的是同一个原理。关键概念粘滑现象。用一个弹簧秤拉住一块重物,然后在桌子上慢慢拖。观察重物的动作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一开始拖不动,然后突然在桌面上滑动了起来,然后不断重复这个循环?这个动作,就叫做粘滑现象。其实,证明小提琴和指甲抓黑板是一回事很简单,去听听新手拉小提琴你就知道了。
新手拉的小提琴,和指甲划黑板的残暴程度是差不多的。如果你再回忆回忆就会发现,刹车的声音、餐具剌玻璃的声音、球鞋摩擦篮球场的声音、生锈的门开关时吱吱呀呀的声音,好像都差不多。这是个巧合吗?并不。这类声音有相同的原理——粘滑现象。虽然从原子到地壳板块都可以观察到粘滑现象,用中学的经典力学也可以描述它,不过科学家们对它的原理还没有达成一致。
但问题来了,小提琴发声也是靠粘滑现象,为什么指甲划黑板、刹车这些声音不好听呢?这是因为它们是不和谐的声音,并不像小提琴那样是频率和强度受到严格控制的悦音。有人可能要问了,那么高手和新手都拉的小提琴,为什么后者拉得这么难听?这就要从小提琴的原理说起了。看完它的原理,你就能理解小提琴为何这么难拉了。实际上,虽然小提琴有50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小提琴的原理,才不过134年。
这主要是因为,琴弦上的波的传播速度达到了430米/秒,超过了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米/秒),所以肉眼观察十分困难。不过在1885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找到了一个很聪明的观察法。他借鉴了利萨茹的设计,发明了振动显微镜。这是一个能和样本一起振动的显微镜。他发现,当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琴弦在一个蛋形里来回振动。
当琴弓拉琴弦的时候,琴弦和琴弓实际上一会儿粘住,一会儿相互摩擦,在做粘滑运动。琴弦在这种不断的拉扯又松开的过程中发生振动,并把这种振动传递给了小提琴的琴身放大,然后就发出了声音。而琴弓则通过粘滑运动为琴弦输送能量,维持音符。我们来看看小提琴的粘滑慢动作。如果把琴弦的动作分解,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在每一刻都呈V字型。这个V的顶点就叫做亥姆霍茲角。亥姆霍茲角经过琴弓的时候,就会在粘和滑两个动作之间转换。
正确地拉小提琴时产生的亥姆霍茲角。但是,如果乐手是个菜鸟,不知道怎么拉,用力太小,不晓得让亥姆霍茲角和琴弓配合,那么拉出来的噪音就是这样的图形——产生错误的声音surface sound时琴弦的图形。乐理老师通常把这种糟糕的图形的声音叫做surface sound,然后鞭笞你的手。当然,如果用力过猛,琴弦的图形是杂乱无章的,乐理老师就会把你吊起来打。
努力配合亥姆霍茲角,既不要用力过猛,也不能太弱,就是小提琴难拉的原理了。需要指出的是,琴弓施力的大小只是拉小提琴的一个方面,琴弓在琴弦上的位置也很要紧。大概在20世纪6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John Schelleng发现了琴弓位置和力度之间的关系,画成图是这样的——琴弓的位置(横坐标),琴弓的力以及声音的关系。
左下角白色区域是surface sound,右上角是噪音,只有灰色斜体区域才是不会被老师鄙视的正确音调。亥姆霍兹老师不仅研究过小提琴,还研究过空气在中空腔体内的共振——亥姆霍兹共振。有些悠扬的P,就是亥姆霍兹共振到位了呢。1890-1900年制造的球形亥姆霍兹共振器。不过瘾,请戳。经常开大音量耳朵里的细胞会变什么样,你敢看吗?怎么知道网上的视频是不是专业摆拍?关注这些细节就可以了。把科学带回家。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所有。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无标注图片来源网络。动图来源和参考资料储存于石墨:https://shimo.im/docs/VG3YHcHgPqDx9y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