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当初喊人家网红,现在又骂我有病

作者: 孔玥峤、尉若彤、屠昱晨、王放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9-12-19

本文介绍了美洲旱獭(土拨鼠)的生活习性、分布、名称由来、肥胖问题、冬眠习性、土拨鼠节、与人类的互动以及其在疾病传播和研究中的角色。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经过前阵子鼠疫新闻的报道,很多朋友可能都已经开始了解旱獭这种生物,也知道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土拨鼠”。喜欢站起来,是美洲旱獭的一大特点。实际上,前阵子的鼠疫新闻并不是旱獭第一次传播传染病——比如中国的喜马拉雅旱獭会传播鼠疫,而美国的美洲旱獭会传播狂犬病、莱姆病等疾病。

然而,旱獭们却有能力拖着圆胖的身子在广阔的北方大陆跳跃奔跑,一次次让中美人民一起忘记它们的危险。这是因为“胖即可爱、萌即正义”么?恐怕没那么简单。

看到美洲旱獭的照片,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惑——这个胖土拨鼠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子?怎么有的红、有的棕、有的全身灰白呢?这到底是同一个物种,还是不同种类的动物?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在于一个横跨南北的土拨鼠帝国。美洲旱獭能够适应的环境极其广泛,它们的分布区既包括了低海拔的草原湿地,也包括了高海拔的高山草甸;无论是在向阳干燥的山坡,还是在喧闹的城市街区,它们都能找到可口的食物。

美洲旱獭的种本名monax源自阿尔冈琴语系(Algonquian),是挖掘机的意思。美洲旱獭的英文俗名groundhog和whistle-pig,把它们描述成地面上钻来钻去还会吹口哨的小胖猪,是对它们“挖掘”和“肥胖”两大特点最精确的总结。可是另一个名字woodchuck就让人摸不到头脑了。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木头”和“夹子”两个词,会用来形容土拨鼠呢?

原来woodchuck这个词来源于阿尔冈琴语系的一个单词wuchak,本意应该是挖掘者的意思。但因为wuchak的发音和woodchuck很像,所以才被以讹传讹。

说完名字的由来,不妨再说一下肥胖这件事情吧。毕竟作为会冬眠的食草动物,美洲旱獭的胖就代表了美好和正义。一般情况下,美洲旱獭的冬眠期从十月一直持续到次年的三月或四月。

一连几个月不吃不喝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多半时候我们看到的美洲旱獭都是圆滚滚的胖子,做好了充足的能量储备。但其实美洲旱獭也不永远都是胖乎乎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瘦起来轻松得很。冬眠结束时,美洲旱獭就会变得清瘦,跑起来身子晃晃悠悠,全然没有了入睡时的肥胖呆萌感。

相传每年二月二日这一天,如果冬眠出洞的美洲旱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冬天还有六个星期才会结束;如果由于多云旱獭看不到自己的影子,那么春天不久就会来临。这其实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德裔聚居区的古老迷信,后逐渐变成现在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城市一年一度的“土拨鼠节”(Groundhog Day)。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请出当地有名的美洲旱獭来预测春天的到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美洲旱獭都是上得了电视、风光八面的预言家。在土壤肥沃、果蔬充足的乡村,土拨鼠也有惹人厌烦的一面。如此庞大的居室,旱獭是住舒服了,却恼坏了人类。想一想,在拥有如此深邃地下空洞的土地上种植庄稼,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鉴于此,在北美,一项捕猎旱獭的娱乐方式很快流行开来,许多练习射击的人们将美洲旱獭作为射击对象。与此同时,乡村中不断增加的公路和汽车也增加了美洲旱獭的意外死亡率。

如果我们把看向美洲旱獭的目光稍微往回拉一拉,看向全球的旱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不再是憨态可掬的外表和魔性的叫声,而是多种疾病的传染者。其中最臭名昭著的疾病,恐怕非鼠疫莫属。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是一种存在于啮齿类与跳蚤,并由此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可以在啮齿类动物中迅速扩散,但主要传播者并不是老鼠或旱獭,而是跳蚤。

从野外可爱的大“老鼠”,到红遍网络的表情包,从有损农业的“挖掘机”,到深入人心的气象播报员,从可怕疾病的传染者,到解决乙型肝炎的“救世主”,旱獭的面目越清晰,我们对这种动物的爱憎似乎就越复杂。也许这样复杂的爱憎情感背后,也会多藏着一些我们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尊重吧。

UUID: 2f3c69e8-c21b-41a2-89ee-d83afbf9be0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12-19_土拨鼠:当初喊人家网红,现在又骂我有病.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