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自缅甸的两块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和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以恐龙羽毛为食的昆虫。在这两块琥珀中,10只昆虫若虫随着恐龙羽毛被一同保存下来。这些无翅昆虫有着类似于现代虱的躯体,以及很强壮的咀嚼式口器。其中一根羽毛有着被咀嚼的痕迹,且痕迹与寄生了虱的现代鸟类羽毛很像。因此,研究人员在这篇《自然-通讯》论文中指出,吃羽毛的寄生虫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这种新发现的昆虫被命名为恩氏中生食毛虫(Mesophthirus engeli)。
直到24亿年前第一次大氧化事件之后,大气层的氧气含量才逐渐升高,此前的研究认为这与当时的生物活动或地质变化有关。根据利兹大学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包括该事件在内的3次大氧化事件都是随着时间自发出现的,而不是现在普遍认为的生物进化或地质活动的结果。
研究还强调,地球富含的碳磷氧等元素在循环过程中加快了海洋和大气氧气的交换,这才让地球氧气水平多次上升。这意味着许多系外行星很可能也有着丰富的氧气。
发表在《自然》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从1992年到2018年,格陵兰岛已经有3.8万亿吨冰融化了,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06厘米,并且现在的融冰速度是20世纪90年代7倍。而全球海平面每上升1厘米,就会导致600万沿海居民遭受洪灾。
201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厘米,使3.6亿人面临洪灾。而由于新研究表明融冰速度比预期快,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在此前预测的基础上再升高7厘米。
昨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高分七号的首批22幅亚米级立体影像产品。高分七号全称“高分辨率国土测绘卫星”,今年11月3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轨道后已投入工作并获取了首批卫星影像。
此前,中国测绘卫星的测绘精度是1∶5万比例尺,而高分七号能达到1∶1万比例尺,对地物的平面定位精度优于5米,测高精度优于1米。此外,与一般光学遥感卫星只能拍摄平面图像相比,高分七号可以绘制立体图像。高分七号的投入使用,将在国民经济建设等众多应用领域产生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雷雨天气中,不仅会在云层之下出现闪电,云层上方也有发光现象。
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利用搭载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监测器,研究了雷雨云上的地面伽马射线发射过程,以及伴随的发光现象 “淘气精灵”(由闪电所引发的高空发光现象,呈现出火红色、向外扩张的圈饼形状)的产生过程。研究者发现,地面伽马射线正是由闪电发生前所积累的强电场产生的,且通常发生在闪电放电几毫秒之后。而随后的闪电在释放电磁脉冲的同时,也引起了雷雨云上方产生“淘气精灵”。
本周,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宣布,将执行NASA载人登月任务的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的核心级已组装完成。SLS高65米,与载人舱分离时的速度将达到23马赫,是史上最强的火箭。但SLS的研制过程并不顺利,原定于2018年11月首飞的SLS仍未建造完成,其建造成本也从62亿美元上升至80亿美元。SLS的首飞可能将于2020年进行。2024年,SLS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