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真的很低吗?

作者: 姚喆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9-12-10

文章讨论了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指出尽管中国的人均GDP尚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上,并高于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文章强调,除了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也是决定一个国家人均排放的重要因素。

从2005年起,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不过由于人口众多,因此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尽管排放总量巨大,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和人均GDP一样,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知识分子》“气候大会特别策划”系列的第三篇文章里,读者将会看到,尽管中国的人均GDP尚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上,也高于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文章的作者指出,除了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也是决定一个国家人均排放的重要因素。

从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看,中国是当仁不让的全球第一。中国的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在2005年超越美国、升至全球第一。2018年,全球新增排放中有超过1/4来自中国。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并且还尚未成为高收入国家。因而不少人会有种主观印象,认为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并不高,而排放总量大主要是因为人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当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5年增至世界第一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排放也开始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并且保持着高于全球水平的增速。即使跟经济实力较强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排放也不低。中国的人均排放在2010年升至G20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时,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为8.8吨二氧化碳当量,比G20国家平均值高出17%。

可见,排放总量大但人均排放低,这样的描述已经不适用于中国。这更像是在说目前的印度:人口总量逼近中国的印度,虽然近十年来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相当快,但因为起步水平低,2016年时印度的人均排放仍然只有中国的1/5,跟中国改革开放最初期的水平相当。

影响人均排放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但在很多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碳排放水平并不是正相关的。有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但是排放水平差异很大,比如美国、德国和法国;巴西和英国的人均排放水平相当,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差很大;中国的人均排放比经济发达的英国和法国还要高。

因而,要理解各国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差异,除了考虑经济发展情况之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能源供应的清洁程度等因素。考察一个国家低碳与否,有两个经常使用到的指标——能源强度和碳强度。能源强度指的是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能量,碳强度指的是创造单位GDP所产生的碳排放。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有关,而碳强度受到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共同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得益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措施的推广,中国的能源强度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中国的能源供应主体仍旧是煤炭,整体上中国经济的碳强度依旧较高。可见,中国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和阶段都不尽相同,并不能对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进行简单粗暴的横向比较。

对比各国的这类指标,其核心目的也不是非要评出谁优谁劣,而在于展示发展的不同路径和低碳发展的可能性。试想一下,一个按照碳排放“美国模式”发展的中国经济和一个按照“法国模式”发展的中国经济,两者带来的气候变化后果无疑会有天壤之别。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经济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发展呢?你希望拥有怎样的未来呢?

UUID: 750594e9-7edd-40a8-9486-3d01e0e1a08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12-10_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真的很低吗?气候大会特别策划.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