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们也越来越没耐心,但越来越重视沟通的时代。在广播、报纸的时代,人们勉强还能忍受复杂的长句子、复合句,以及建立在它们之上的长篇大论。但在能充分调动你各种感官的互联网媒体面前,我们对这些东西越来越忍不了了。比如今天你去看一个综艺,如果主持人或者嘉宾逻辑不清,说话颠三倒四,收视率马上就崩盘了。
再比如在人人都恐惧接电话的时代,如果电话那头的人半天都没说清楚他是谁、想要干嘛,你是不是很火大马上想挂电话?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大概说的是历任美国总统的演讲稿正在呈现出“通俗化”趋势——长句、复合句、从句、定语越来越少,简单句、祈使句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视神态、语气、肢体动作等。哪怕是中国人也能记住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或者 yes we can。
现代人每天的事情已经够忙了,时间塞得够满了,这时候插进来一个人,他要占用你的一些时间,还没法说清楚来意,这不仅是效率低的问题,还是对别人时间的不尊重。我们自己的感觉是这样,别人对我们的感觉,也是一样。良好的社交沟通力,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建立起第一印象,找到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快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聊天变得印象深刻,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交价值。
但不少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我们普遍缺乏这样的训练,让自己能够快速与人建立关系,快速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是刘轩,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我曾经在海峡两岸、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等做过数百场演讲,是演说类节目《我是演说家》的全国冠军,也是热门社交节目《心动的信号2》的特约心理嘉宾。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个很会沟通和说话的人,所以经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快速提高社交沟通能力,成为一个很会说话的人?
在我看来,有两点必须要做到:一,有好的指导方法;二,不断的去练习。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这些能力都需要通过训练获得,我自己也是这么一路练过来的。我并非天生就是个沟通达人,8岁时我随父亲去了美国,只会说几句英文的我,要在陌生的文化里学习、成长、交朋友,简直举步维艰。偏偏我又是一个特别敏感和内向的人,所以一开始那段时间我总是在家里待着,无聊而又沉闷,差点要自闭。
感谢我的父亲,他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就经常带我去看电影,目的其实是把我带出门,然后一路上训练我开口说话。最常用到的就是问路人“现在几点钟了”,我问过警察,问过爆米花小贩,问过售票员,后来才知道我父亲其实是带了表的,只是为了不断打破我的羞怯。后来他还让我帮他处理事情,订机票、订旅馆,问航班什么的,都是需要与人打交道才能完成。
就这样被逼着“训练”,渐渐地,我不再害怕和人打交道,突破了心理上的障碍后,就是不断的去练习与人更好沟通的方法,我的交际圈子也从邻居、同学扩大到店员、警察乃至偶遇的陌生人。这个过程难吗?难!突破心理障碍很难;建立自己的社交方法论,也很难。但如果你不去突破舒适区,去和人社交,去交朋友,你就会被边缘化,也无法融入新的生活,所以只能逼着自己去社交,去总结,也真刀真枪拼出很多经验。
而且,与人沟通的信心一旦建立,就会给自己很大的内驱力,我后来还拿到了纽约高中演讲比赛的冠军,在美国用英语演讲,还赢了母语是英语的其他赛手,这是之前我怎么都不敢想象的。等到了哈佛大学主修心理学之后,我更是了解了更多关于沟通心理学的关键,也才知道很多社交沟通的原理和方法,都已经被科学的研究过、总结过,你只要去学习,拿来用,不断练习,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绝大多数的沟通问题。
也因此我更进一步,将很多心理学的研究,运用到我的演讲和沟通中,不仅拿了《我是演说家》的全国冠军,还被央视邀请在《世界听我说》《谢谢了我的家》中演讲,在热门节目《心动的信号2》中担当心理沟通专家。很多人觉得沟通很难,不知道说什么,甚至有“社交焦虑症”,是因为从心理层面和方法层面,都缺乏有效的锻炼。
说话没自信、找不到话题、思路不清晰、控不了场……很多问题看似难解,但只要懂得人际沟通的心理学,和一些成熟的方法,就可以迎刃而解。我特别能理解一个不擅长沟通的人,面对社交场合时那种无助和紧张,所以,我把许多直接而有效的沟通理论和方法,制作出一门注重实践练习的沟通课程《即学即用的沟通训练课》,今天正式向你推荐!原价99,限时优惠79。
一共45堂沟通训练课,从理论到方法,帮你建立起一套马上能用、不断深化的沟通实战体系,让你成为朋友圈最会说话的人!课程中包括24个常用说话策略,分为5个模块,分别是:1.社交心态;2.身体语言;3.话题技巧;4.社交风格;5.深度链接。我相信,学习了这些高效沟通方法,并经过持续实践,你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成为一个会聊天的高情商社交高手!
欢迎加入我的《即学即用的沟通训练课》,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