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先生已经跟我读了两年半的研究生了。他性子慢,性格温和,做事情也慢悠悠的,虽然身在京城,但仍旧保留了老成都的慢生活、慢节奏。BUT先生说话总是慢悠悠的。有时候,给人一种不自信的感觉,有时候也会略微带着四川口音、斩钉截铁地说一些话。当然,他最鲜明的特色是,不管你说什么话,他总是喜欢用“但是”将话接过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开始,我认为这是他具有批判精神的表现。
不管你说什么,他都会给你一个转折,并非对你表达的观点全信,这是好的。但时间久了,尤其是工作很忙的时候,再遭遇他几个BUT,我便激动起来,甚至气愤起来。BUT先生学习很用功,很认真,有一种近乎拼命的感觉,喜欢长期泡在图书馆里面,一直到闭馆才回宿舍。但是,他的学习效率总是不尽如人意,似乎不得要领和方法,不过,这种精神很让人感动。只是他拼搏得来的成果,与其付出往往是不成比例的,让人无奈和惋惜。
我也给BUT先生说过一些读书、写文、做科研的心得体会和小技巧、小方法,这些对BUT先生影响甚微,效果并不明显,他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风格做事。BUT先生做的研究工作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理解并操作,但困难在于要到野外观测,并且每月都要去,暑假的时候就住在当地,起早贪黑。这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心才能坚持下来,我相信这也是非常宝贵的一种精神。
尤其是每次去试验地,他都是坐凌晨三点的火车出发,到野外观测后当天回京,一路疲惫而艰辛,高原上的林场僻静又深邃,对BUT先生来说是个莫大的考验,这也让我佩服。BUT先生似乎自尊心很强,并不轻易将他写的材料发给我看,与我交流也非常少。虽然过去两年半,我多次和他说要多和我交流,甚至经常因交流太少而让我对他大发肝火,但影响甚微、作用不大。
BUT先生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吃苦耐劳、沉默不语,躲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安安静静地做着他的研究工作。为了能让他练练手,熟悉科学论文写作过程,在BUT先生跟我读研不久的时候,我用以前毕业学生的数据,指导他写一篇中文论文。刚开始写的过程还算顺利,但是等我批改一次返回给他之后,BUT先生就发挥了他的传统优势和特长,再也不给我看他的修改稿了。
我反反复复地催了他好多次,其间等待了长达9个月后,我才拿到了BUT先生的修改稿。这时我已经对这篇文章失去了兴趣,再看到这篇文章就只剩下头疼了。BUT先生每年都会在野外做调查研究,做大量的定位观测和试验工作。我希望BUT先生能随时跟我交流,每天给我汇报,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都可以和我交流。我希望能全程及时指导,给他一些建议和帮助,让他少走一些弯路,提高试验的成功几率。
可是,BUT先生就如沉入深海、进入静默状态的核潜艇,我多次呼叫,他都没有任何动静。BUT先生已经三年级了,明年就要毕业了。可是,他仍旧在写一些文章,至于写得如何,我都无从得知,至今仍旧一篇论文都没有投稿过,更别说发表了。我让他递交研究论文,让我批阅一下给他反馈,便于更快投稿给刊物。可是,他一直将提交论文的截止时间尽可能地往后推。我焦急万分,而他却很沉静、不着急,很耐得住性子。
根据学校规定,不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是无法毕业的。BUT先生似乎也在提速,焦急起来,他生怕因为没发表论文而延期毕业。我从他慌张的眼神里和哆哆嗦嗦的语气中,能感受到他对延期的恐惧以及对读博的向往。他干了那么多活、付出了那么多,我比谁都希望他能尽快地发表论文,尽量多地发表论文。可是,BUT先生似乎仍旧保持以往的节奏。
有时候我也很后悔,是否他们一入学的时候,我就该给他们作个报告,告诫他们要尽早发表人生第一篇论文。但是,如果这个报告并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因为年轻人逆反而适得其反呢?BUT先生往后的学术生涯或许会灿烂无比,这源于他的耐心、静心以及吃苦耐劳,源于定力,不会被别人带偏了节奏。我真心地觉得,BUT先生或许应该更有效率地做事情,更积极地与导师交流,但谁又能知道未来如何呢?我也只能静观其变,乐见其成。
我真心希望BUT先生明年能顺利毕业,拿到他梦寐以求的研究生学位,开启他新的学术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