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甘肃兰州兽医研究所多人疑似感染布鲁菌病事件登上热点。截至12月7日中午12点,确认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的人数已增加到96人。事件发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已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控中心、甘肃省疾控中心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调诊断治疗。此前,在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也发生过一起类似的布鲁氏菌感染事件,27名学生及1名教师相继确诊感染。
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布鲁氏菌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这个类型的传染病中,有我们熟知的疟疾、肺结核、艾滋病等。布鲁氏菌病本质上是动物性疾病,主要在牛、羊、猪等家畜中间传播,会给畜牧业带来经济损失。成年动物感染布鲁氏菌后,生殖系统会受到影响,雄性牲畜可表现为睾丸炎和附睾炎,雌性牲畜怀孕后会早产、流产。
由于布鲁氏菌病也是人畜共患病,在一些意外情况下,人也会感染布鲁氏菌。而且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很少量的细菌就能够致病,同时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儿童、青壮年和老人都会被感染。
感染途径多为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动物及其制品:比如经皮肤伤口直接感染、经眼结膜感染、吸入有病菌的气溶胶、食用未经消毒的奶及奶制品等。畜牧业生产、加工人员,兽医,相关实验室人员等都是布病的高危人群。但这种疾病几乎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布鲁氏菌有好几种类型,人群患病风险及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所暴露的具体种型。最常感染人的是羊种布鲁氏菌,它是毒力最强的种型。人感染布鲁氏菌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约一半的病人会急性发病。具体表现为发热、出汗、乏力、厌食等,这种发热会像波浪一样变化,间隔数天的上升与下降。而另一半病人的发病较为隐蔽,通常要数周或数个月后才出现具体的症状和体征。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在于它几乎可以影响到人体的任何器官。40% 以上的病例会出现骨和关节病变,这也是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吸入传播的布鲁氏菌病还可能引起肺部并发症;男性感染布鲁氏菌,会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并发症,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女性妊娠期间感染布鲁氏菌,会增加自然流产和宫内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妊娠早期……约有2%的感染者会并发心内膜炎,这也是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在预防方面,不仅畜牧兽医相关从业及研究人员需要高度警惕,普通市民也不可掉以轻心。布鲁氏菌病的感染不仅会发生在牧区和实验室,近年来城市中因食用未经检疫和彻底灭菌的牛羊肉、奶引起的布鲁氏菌感染也时有发生。目前,我们很难完全消除动物间的布鲁氏菌,也还没有研发出足够安全、有效的疫苗。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个人卫生、采用安全操作准则、保护环境和食品卫生预防布鲁氏菌病。
比如不吃未煮熟的肉制品、不喝未经消毒的奶和奶制品、相关从业人员做好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要达标、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等。只有加强防范意识与管理措施,才能将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