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1.5度还是2度,世界会有何不同?

作者: 翟盘茂, 余荣

来源: pixabay.com

发布日期: 2019-12-05

本文探讨了《巴黎协定》中的2℃温控目标及更具野心的1.5℃目标,分析了这两个目标的科学依据和政治背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对全球减排的要求和挑战。

升温1.5度还是2度,世界会有何不同?这是《知识分子》“气候大会特别策划”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两位IPCC工作组的中国专家将会向读者介绍众所周知的“《巴黎协定》2℃目标”是怎么来的。温控目标的确定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各国发展的政治问题,2℃更多是平衡各方意见后的妥协结果。更具野心的1.5℃目标,尽管目前尚无法律效力,但各方关于其能有效降低气候风险的共识正在凝聚。

不过如果要将温控目标下调0.5℃,那么留给人类实现“净零排放”的窗口期将只剩下30年,这需要人类社会实现前所未有的快速且深远的转型。

为了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的实施,对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框架安排,2015年12月12日,《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巴黎协定》达成一致,用以取代将于2020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巴黎协定》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升保持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为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1.5℃以内付出努力,以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与影响。

科学界有关2℃温升的研究由来已久。全球2℃温升目标的表述最早是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提出的,当时诺德豪斯预计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于工业化前加倍的情景下,全球平均气温将出现2℃的温升。虽然这并没有作为当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在政策层面进行讨论,但之后很多研究都将2℃温升作为探索的起点。

能否把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1.5℃以内取决于人类社会在能源、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等方面能否实现前所未有的快速且深远的转型。如果要将温升限制在1.5℃,那么到2030年,全球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0年下降45%,并且要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

但假如温升的上限是2℃的话,2030年减排幅度只需要达到20%,而实现“净零排放”则是在2075年,还可以再晚20多年,所以与温升2℃相比,温升1.5℃在减排力度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要高出许多。显然,将全球平均升温限制在1.5℃比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2℃温控目标,需要全人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UUID: e7295027-1ca7-497b-9b58-e848e2fb80e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12-05_升温1.5度还是2度,世界会有何不同?气候大会特别策划.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