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Fredrik J. Swartling课题组研究发现,儿童髓母细胞瘤(MB)的干细胞模型显示Oct4/mTOR轴可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论文11月27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研究人员通过MYCN基因在原始人类后脑来源的神经上皮干细胞(hbNES)或iPSC来源的NES细胞中过表达来产生音猬因子(SHH)-MB亚群的人源化模型,这些细胞在异种移植后会表现出一系列侵袭性表型。iPSC来源的NES肿瘤随着软脑膜的扩散而迅速发展,而hbNES来源的细胞则表现出延迟的肿瘤形成和较少的扩散。
甲基化和表达谱分析表明,这两个来源的肿瘤都概括了婴儿SHH MB的特征,并揭示了由于Oct4含量增加而引起的mTOR活化促进了人类SHH肿瘤的侵袭性。靶向mTOR会降低细胞活力并延长生存期,这表明这些不同模型可用于剖析介导肿瘤侵袭的机制,并证明人源化模型对于更好地了解儿科癌症的价值。M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可能由后脑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功能异常引起。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Francesca Dominici及其课题组,对短期接触细颗粒物(PM2.5)与住院风险和医疗保险人群经济成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这一研究成果11月27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对2000年至2012年间95277169例美国65岁及以上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的索赔资料进行了统计,针对气象变量的非线性混杂效应,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了时间分层和病例交叉分析。
结果表明短期接触PM2.5与一些疾病的住院风险呈正相关,这些疾病普遍但很少有人研究,例如败血症、水电解质紊乱、急性和不明原因的肾衰竭等。住院风险也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帕金森病、糖尿病、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栓塞呈正相关,这与此前已发表的研究结果一致。当每日PM2.5浓度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4小时空气质量指南规定时,持续接触几天后,该关联性依然存在。
对于这些很少研究的疾病,PM2.5短期接触每增加1μg/m3,每年住院患者增加2050人次,住院天数增加12216天,住院和急性期后的护理费用增加3100万美元,统计生命价值(即为了避免死亡而衡量的经济费用)增加25亿美元。
而对于心血管疾病等先前已知的相关疾病,PM2.5短期接触每增加1μg/m3,每年住院患者增加3642人次,住院天数增加20098天,住院和急性期后的护理费用增加6900万美元,统计生命价值增加41亿美元。总之,该研究发现了短期接触PM2.5导致住院的相关新病因,并确定了先前病因。甚至当每日PM2.5浓度低于WHO的24小时指南时,这些关联依然存在。短期PM2.5小幅增长会消耗大量的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