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他们的皇陵更是多不胜数。但要说到最神秘的几座皇陵,秦始皇陵必须拥有姓名。小编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说秦始皇陵墓所在地区进行过勘探,预估秦始皇陵涉及范围有56万平方千米,足足比故宫大78倍,而震惊中外的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区区一角而已。
秦始皇陵修建的背后其实有一大堆未解之谜,比如:一向手腕强硬、从不信命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君临天下之后,却突然开始招募天下方术之士,求长生之法。这个180度的态度大转变,虽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古往今来的成功者们,哪个不想长生不死、永享荣耀?但有趣的是,秦始皇一面期待着自己能不老不死,一面又大修陵寝,为自己在地下世界的统治做准备。
这两种完全相悖的行为集中在这位杀伐果断的一代雄主身上,自然引来了古往今来猎奇者们的议论纷纷:有人觉得秦始皇年纪大了贪生怕死,有人以为这纯粹是秦始皇的两手准备,有人则认为帝国初定,心系大政的秦始皇不放心就这么离开……事实上,看似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小编今天带大家从史书的只言片语和已经发掘出土的秦始皇陵的边边角角中,挖掘隐秘的线索。秦始皇陵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可以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占地面积之大、陪葬器物之多、物料技艺之精,几乎是在地下重建了一个皇城。秦始皇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13岁即位之初就开始修建陵墓了,共动用了70万人力,地宫深得穿过了三层泉水,在下面用铜汁浇成棺椁,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工匠做了用机关弩箭,有靠近的人便会发射。
地宫里还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还有用鱼油膏做成的蜡烛照明,可以很久都不熄灭。
这妥妥盗墓小说里的既视感啊。据说,从古至今,秦始皇陵先后遭遇了6波盗墓贼,但每次这些盗墓贼都空手而归。出于对文物的保护,目前还无法对整个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发掘,但从周边小范围出土的陪葬坑和陪葬品的情况,已经足以窥见整个秦始皇陵的恢弘气势。光是一座尚未发掘整理完成的兵马俑陪葬坑,就已经引得中外游客叹为观止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秦始皇陵的好奇和想象更是从来没有停止:秦始皇的地宫里究竟有什么?
古人建造陵墓讲究“事死如生”,那时候人们认为由生到死,只是生命形态的转变,死后的世界和凡间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对丧葬仪式格外看重。据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段清波教授介绍,秦始皇陵和一般的帝王或贵族陵墓有所不同,它的修建理念不仅仅是“大象其生”,而且还是“阴阳五行宇宙观的模拟写照”:为皇权专制社会体系里的天、地、人相互关联以及天地、阴阳、五行宇宙观具象化在陵墓中。
因此,整个陵墓不仅模拟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还有可供墓主人回到凡间巡视的夯土建筑和通道。
仅从这一点来看,确定地宫修建方案时的始皇帝,也是相信这种“生死一体”的观念的,觉得阴阳之隔不算什么大事儿,只要修建好地下的陵寝,死后仍然可以统治大秦帝国,说不定他还抱有把统治版图扩张到阴间的雄心壮志呢。可就是这样一位心比天高的帝王,怎么突然就开始恐惧死亡,并对求仙之事产生了迷之兴趣?仅仅是因为方士的进言吗?小编觉得绝不可能,以秦始皇果决刚毅的性格,只能是他自己内心的思想和看法真正发生了转变。
不肯止步的帝王野心统一中原之后,秦始皇还在不断地将边境线向外延伸。《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32年,“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可见,他想要的,从来不止山林湖泽。完成统一的第二年,秦始皇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大范围、长时间、高频率的巡游。秦始皇的五次巡游路线中,最常去的就是海边。
从史书所载的始皇刻石内容也可以发现,始皇帝的一大兴趣爱好就是“看海”。据《史记》记载,他还曾和大臣们“议于海上”。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滨海的齐鲁故地总是不太安分之外,恐怕还暗含着秦始皇开疆拓“海”的野心。
可以想见,在始皇帝的心里,有一个不局限于已知世界的辽阔版图,“六合之内”并不是他全部的理想,南北尚知敌人是谁,东海之外却是不曾被探索过的未知领域。也许在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之后,在“南尽北户”之时,他的目光已锁向了海的尽头。对于海洋之外的探索可能就是秦始皇求仙的意图,这也许就能解释他为什么既希望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也要坚定地支持徐福东渡计划。
秦始皇出巡刘兔子绘除了扩张领地,秦始皇的求仙活动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筹谋:推进思想文化的管理,让六国遗民真正臣服于大秦。《史记·封禅书》的记载已经透露出了秦始皇的这一野心,他想通过对各地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等的整合与治理,促进新秦地区对秦文化的亲近和认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一次泰山封禅的活动,这并不是秦的祭祀传统,而更像是对黄河中游和下游两大文化区的整合,通过祭祀来获得当地人的认同,从而在文化方面进行统一。
秦始皇的求仙行为,一方面安抚了东部海洋文化区的民众,提升了他们对这个新的统治者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在整合各地信仰的同时,秦始皇很可能也在树立一个“天帝”的形象,希望通过个人的神格化,建立起秦帝国统治的合法性。如此一来,能求得长生也算两全其美,即便求不得,也能对反秦势力有所震慑。
“灵异事件”频发新帝国暗潮涌动从秦始皇的巡游路线来看,他选择的巡视区域除了所熟悉的老秦人的地界之外,更多的还是尚未稳定的六国故土,这恐怕很大程度上与四境之内六国遗民不安分的活动有关。表面上看,此时中原各国都已经被剿灭或是归降于秦王朝了,但仍有不少残余势力不愿意接受秦的统治,不断发起刺杀。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高渐离以其音乐才华颇得秦始皇赏识,被熏瞎了眼睛留在宫中表演击筑,但他心里一直顾念着因刺秦而死的好友荆轲,便借演奏之机以铅筑袭击秦始皇,没有成功,遂被诛杀。《秦时明月》剧照《史记·留侯世家》还记载了一次由张良组织的刺秦行动,他找到一位大力士,“为铁椎百二十斤”,欲于博浪沙狙杀秦始皇,未遂,张良自此也只能隐姓埋名,四处逃亡。
六国遗民的不安分,不仅表现在针对秦始皇的频繁的刺杀行动中,还表现在各种通过装神弄鬼的手段影响舆论的活动上。利用鬼神的力量达到人的目的,也是颇为古老的舆论手段了。比如说天有异象的:“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这在百姓的认知中是典型的凶象。
之后发生的预言事件则更加诡异,一位使者在走夜路时忽然被山鬼拦住了去路,山鬼给了他一块玉,说了句“今年祖龙死”,就消失了。使者把玉带回了咸阳,经御府核验,竟然是始皇二十八年祭祀水神时沉入江中的玉璧。这些事件在不断提醒着始皇帝,四境之内还存在着各种势力,威胁着他和整个帝国的安危。《秦始皇与汉武帝》剧照可另一边,储君之位却始终空悬,帝国霸业后继无人。
关于秦始皇究竟想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也一直众说纷纭,我们所能推测的,就是在秦始皇意识到自己命数已尽之前,心里都还没有合适的继承人选。秦始皇意识到自己命数已尽之前,心里都还没有合适的继承人选。定国安邦依然任重道远,又没有合适的子孙能挑此大任,秦始皇只好希望自己能扛一年是一年了。
时间拖得越久,他心里就越焦虑不安。因此,越到秦始皇执政的晚期,他对求仙问药之事就越痴迷,似乎也是真的相信并寄希望于这些术士们能给他带来永生。秦始皇求仙呼葱觅蒜绘秦始皇一边数次听从术士的话,派遣他们去东方蓬莱寻找仙人仙药,另一边又耗费国家巨大财力人力投入到自己陵寝的建设工程当中,这两个方面是具有相当的矛盾的。秦始皇看似反转的态度和行为,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复杂的原因。
这一现象既是战国秦汉时期多种思想流派的流变和交替的表现,也是当时政局下为了维持统治的一种政治手段,“求长生”可能是为了不打草惊蛇而采用的一种掩护手段。秦始皇13岁即位秦王,39岁统一天下,11年后突然病死,他一手建立的秦帝国也在其逝后4年便土崩瓦解。尽管这是一个仅存续了15年的短命帝国,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皇帝像秦始皇这样引发过巨大争议。
撕下皇帝的外衣,这个名叫“赵正”的秦代男子,既有与三皇五帝比肩的气魄,又有对长生不老的执迷,他以强大的兵力吞并六国,却对被征服的齐鲁文化怀着复杂的敬畏之心。我们很难用“专制独裁者”或者“雄才大略的君主”来简单地评价秦始皇,这是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强烈兴趣的人物。被巨大坟丘守护的秦始皇陵,2000多年来一直深埋在骊山北麓。在这个被密封保护的地下空间,秦始皇的遗体很可能在经历了千年后,依然完好的保存下来。
不断向上天寻求帝王权威的秦始皇,虽然未能成为永生不老的仙人,实际上,他只活了49年零8个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中国历史乃至今日中国的面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今天的文章,来自《博物》杂志的一个战友——中信出版集团。除了我们之前在书单中推荐过的,中信出版社还有《史蒂夫·乔布斯传》、《人类简史》、《哈佛中国史》等更多被大家熟知的作品……如果你喜欢看书,不妨尝试关注阿信吧!
他每天都会为你提供一点新鲜的知识,来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他关注职场也关注生活,既关心历史的宏大叙事,也爱追最新的新闻热点。
关注中信出版公号,后台回复“我爱读书”有专属5元无门槛购书码掉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