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农业不发达,唯独不需金坷垃

作者: 鬼谷藏龙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9-12-02

本文探讨了莫桑比克的贫困问题及其农业现状,分析了中国在该国的农业合作项目,如万宝计划,以及这些项目对当地农业和经济的潜在影响。文章还讨论了莫桑比克在基础设施、教育和政府政策方面的挑战,以及国际援助和本地努力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三位大佬,以表彰他们在贫困研究中的重要贡献。然而对于像我这年龄的人来说,贫困往往只是一个书本上的概念,似乎都不太能理解它为什么会复杂到足以成为一门学科。

为此,我专门去了一趟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国家莫桑比克,从农业的角度去理解一下贫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于1975年从葡萄牙手中独立,之后又长期陷于内战的泥潭,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恢复稳定,时至今日,莫桑比克依旧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其国内80%的人口主要以农业为生,但即便如此也只能勉强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莫桑比克的地理位置(绿色)| 维基百科而与此同时,中国与莫桑比克也有大量的农业合作项目,比如说由中非发展基金会、中葡发展基金会与中铁二十局共同投资或管理的万宝非洲农业项目(以下简称万宝项目),这是中国在非洲援建的最大规模的农业项目之一。那么这些项目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当我还未落地,在天空之中俯瞰非洲大地的时候,我就感受到这是一片广袤、平坦而肥沃的土地。

在埃塞俄比亚一带拍摄到的广阔农田拍摄于莫桑比克一带的大平原,可能是因为旱季的关系,放眼望去有许多干涸的河床在莫桑比克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马普托落地之后,我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里巨大的贫富差距,这里有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贫民区,也有着与国内一线大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的现代化超市与酒店。

一望无际的贫民区富人区的进口超市首都区的高档酒店不过局部的繁华掩盖不了整体的贫弱,莫桑比克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比如说他作为一个国土狭长的国家,全国只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干道,今年三月份,飓风“伊代”袭击莫桑比克时,就因为这条主干道受灾阻塞导致了数十万人受灾后难以得到及时救援,以至于数百人死亡。

此外,莫桑比克的水电网各方面建设也相当落后,在我们在莫桑比克七天左右的旅程中,突然停电是很常见的事情,进入农村以后也处处都是手机无信号的区域。而莫桑比克国内复杂的民族分布也让很多事情变得举步维艰,当地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但是相当多城市居民往往使用当地语言互相交流,而在乡下,更是像中国南方一些地区一样换个村就换一种方言。

因此早些时候,莫桑比克当局的官员为了了解全国农业状况,推广农业技术都只能采用各种“土办法”,他们训练了许多当地人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员”,负责与政府农业部门的信息上传下达,将政府发布的信息翻译成当地人能理解的语言,甚至连统计降雨量之类的工作都是纯人工完成的。

可以想象这种纯人工的手段,即便投入了巨量的人力资源,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去。我们还直接走访了当地农户。

从他们的居住条件可以看出,当地农民依旧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的房屋大多由树枝、芦苇和茅草建成,通常没有窗户,唯一的电力来源是几块太阳能板。当地农民居住的房屋而当地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就是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了。莫桑比克几乎全国都是胜过我国东北的黑土地,即便不依赖于化肥,大部分农作物也能生长良好。所以说啊,非洲农业啥都缺,但地里的营养肯定管够。

我们到达的季节正好是旱季即将转为雨季的时节,正是开荒播种的时机,因而时不时能看到当地人烧荒的浓烟。由于缺乏技术和机械,当地人最常用的耕种手段依旧是非常原始的刀耕火种,他们放火开荒,播撒种子,然后就几乎不再理会土地。而这种粗放的耕种方式也导致当地人往往对土地和作物的所有权非常淡漠,甚至对牛羊吃了自家田里的作物都经常表现得无动于衷,自然也没有多少开荒的动力。因此有相当多农用土地依旧处于撂荒状态。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莫桑比克坐拥大片肥沃土地却在粮食上难以自给自足,因此该国政府层面一直在呼吁外国投资农业,让他们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服务于莫桑比克的肥沃土地。

然而这样做的代价,往往是外国企业利用了这个国家的土地,种植出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最后出口到了其它国家,产品归于国际市场,利润归于企业,岗位归于外国职工,莫桑比克人民的获益却只是微不足道的毫末,甚至还有可能在接受技术的过程中背负债务。

中国对莫桑比克的农业发展合作项目有中国政府或研究机构主导的技术合作,也有私营企业在粮食作物种植加工领域的投资行为。比如说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开发的农业卫星遥感系统CropWatch,它可以通过卫星图像监控地面的农作物生长状况、降雨等等,并直接生成统计图与分析报表,更关键的是这套系统内的数据对各国都是免费开放,只收取少量费用用于为当地培养专业人员(据国内专家透露为10万美元每国)。

单这一项技术就为当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因为几乎都是免费公开资源,所以也不会为政府和民间带来任何额外的成本 。莫桑比克农业部的技术官员正在向中国记者团展示使用CropWatch除此以外,就是旨在提升莫桑比克水稻产量的万宝计划。万宝计划由中方出资出技术,并且通过企业自身投资完成了农田开发和水利建设等。

同时,万宝项目尽量雇佣当地人或与合作种植户合作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所得的水稻也在当地销售,这样不但能大大增加莫桑比克的粮食自给率,也能让当地人在实践中学习农业技术,推动当地农户提高农业产量。

由于莫桑比克的粮食工业生产体系几乎一应俱缺,所以万宝计划的管理者把几乎是全套的产业链搬到了莫桑比克。

而这倒也达成了双赢的局面,莫桑比克方面除了粮食以外,还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同时其亟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中国方面投资整个产业链也能降低综合成本,使得包括万宝计划在内的诸多项目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成米生产线,可以看到墙上还印着很中国特色的标语稻谷烘干塔,由于莫桑比克雨季潮湿,旱季寒冷,全年缺乏晾晒谷子的适宜天气,因此万宝项目专门从韩国进口了一座稻谷烘干塔这里也顺便破除一下“非洲人好吃懒做”这个偏见。比如在今年莫桑比克遭受飓风灾害的时候,万宝的领导告诉当地员工们,差不多就是说你们的同胞现在正在受难,非常需要我们今年产的粮食去援助他们,于是这些农户便集体自愿加班增产。

万宝项目给当地员工开设了中文兴趣班,有不少当地员工愿意放弃午休时间来学习中文中国人在非洲也发扬了自己的种族天赋,几乎每个中资企业都会在自己的院子里种点瓜果蔬菜啥的,反正这里的土地够肥沃,种啥啥丰收万宝项目在当地居民中也颇受欢迎,某万宝项目的签约农户,一位中年妇女表示,万宝项目让她的收入大大提高,从而可以在丈夫去世后能够养活家里的一大堆孩子。

真的是一大堆孩子贫困没有简单解然而一个国家的贫困之所以被称为“贫困陷阱”,就是因为任何单一方向的努力往往都无法将一个国家从贫困中拉出来。

还是拿万宝为例,尽管中国人种植水稻的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然而莫桑比克气候特殊,半年是温暖湿润的雨季,半年则是寒冷干燥的旱季,因此国内的两季稻在当地只能种植一季,而另外半年就基本只能让田地撂荒。

虽然中方对此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与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集团投资建立的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就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去研发适宜莫桑比克当地的农作物,然而迄今为止还是很难解决旱季干冷的问题。此外莫桑比克当地农业用品产业奇缺,很多国内司空见惯的农用设施、药品在当地都得依赖进口,这不但增加了研发的成本,也使得许多农产品都会在当地失去盈利空间。

而这也说明了某些贫困经济学的观点在这里并不适用,比如说按照贫困经济学的观点,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让他投资化肥和医疗可以有效提高其收入。然而莫桑比克的农民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合理的化肥和药物,更何况当地人对于土地所有权也没多少概念。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内的试验田,像地膜这种在国内广泛使用的设施,莫桑比克当地几乎无法生产除了技术上的困境,他们在管理上也会遇到诸多难题。

比如非洲直到今天,农村居民往往也还处于半部落状态,那里很少有我们国内意义上的村庄,而是在茫茫平原上东一户西一家地零零散散地住人,这给招募工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当地往往就是一片空旷的大平原,你能看到田地和道路,却很难看清楚他们在哪里,而各家各户有多少待业青年,拥有什么技能等等信息对当地外资企业来说几乎是怎么也搞不清的事情外资企业在农村招工经常得求助于当地的各种长老之类的人物,而这些乡间头面人物经常会在招工上做手脚,比如加塞自己的亲戚等,一些“非洲人好吃懒做”的传言也大多来源于这些关系户。

为了应对这些状况,在非洲的私企往往会选择干脆从本国内招工或者对当地员工严密监督,而这经常导致这些企业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而像万宝计划的投资和管理方这样的国企通常还承担着政治任务,不能采用私企的做法,因而盈利上就会艰难许多。

比如说由于让非洲本地农户承包田地的话,产量一般只能达到中国人自己管理的七成左右,因此为了保证盈利,万宝项目将旗下大部分土地都留作自己管理,但这有时会引起当地农户与政府的不满。

比如我们所采访的那个农户就希望万宝可以承包给她更多土地,因为随着她的孩子逐渐长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现有的收入已经捉襟见肘了。接送当地员工的“班车”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儿童接受教育的比率极低,而通过政府或者NGO大力推广教育的做法似乎也不是很行得通。一方面,当地人口居住松散,离开城镇后连村落都很少,儿童如何上学会成为大问题,此外当地语言复杂,如何教育又是个老大难问题。

而且就算接受了教育,当地的工厂都是有各个不同的国家投资建设的,彼此都有不同的标准与需求,教育很难与就业接轨。

同时,莫桑比克在政府层面也有很多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决策者往往过度依赖于外资的援助。他们面对记者提问时,很喜欢力荐莫桑比克的土地和人力,希望各国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他们会强调莫桑比克如何如何落后,政府与民间的资金如何如何短缺,却不太愿意讨论独立自主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而这种思想有时候反而还会造成与外资的冲突,比如说莫桑比克始终都没有对进口粮食征收关税,进而导致来自东南亚的廉价陈米等严重冲击了当地粮食市场。万宝项目的领导多次提议莫桑比克当局征收粮食关税来保护本地粮食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然而对于一个粮食还不太能自给自足的国家来说,究竟是该放开进口保证人民吃饱,还是征收关税保护当地农业,似乎是个怎么也理不清的难题。

每次在加油站附近停车,都会遇到当地人兜售腰果。

莫桑比克盛产优质的腰果,然而这里却没有能够大规模加工坚果的生产线,这些腰果大多都被低价出口到外国,经过烘焙、调味以后进口回莫桑比克,成为一般腰果种植户买不起的高档食品。莫桑比克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它的问题很多,而且似乎每一个问题都会牵涉到别的问题,层层相错,以至于在任何方向上的努力都让人感到无力。

然而与此同时,又有许多人正在充满希望的努力着,只愿非洲大地的这一切错综复杂能在这么多人的奋斗中迎来拨云见日的那一天吧。

UUID: aed03335-296e-4d2f-9572-2decb0ed098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12-02_非洲农业不发达,唯独不需金坷垃.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