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想要隆重介绍的新鲜事物:罕见的狮子木乃伊,以及一株(在科学家迫使下)不吃糖改吃二氧化碳的大肠杆菌。在人类之外,动物界也广泛存在“左右撇子”的肢体使用偏好。而一项发表于《皇家学会开放科学》的研究认为,宽吻海豚也和人一样大多数都是右撇子。这些研究者分析了巴哈马地区27只海豚的700余次捕食动作。
当这些海豚把吻部伸进沙子获取猎物时,它们会先进行一次突然转弯,而这种转弯动作有十分强烈的方向偏向性:99.44%的时候海豚都是向左转,并让右侧身体向下面对猎物。研究者认为,这体现了海豚使用右侧身体和眼睛捕食的倾向,不过他们还不清楚这种偏好的具体原因。11月23日,埃及文物部公布了一系列来自萨卡拉墓地的考古新发现,其中包括了相当罕见的狮子木乃伊。
这是人们第二次发现古埃及人制作狮子的木乃伊,第一次发现是在2004年。此次公布的发现包括5个野生猫科动物制成的木乃伊,经CT扫描初步鉴定,其中至少有2个应该是狮子幼崽。此外,其他发现还包括大量的木乃伊猫、鳄鱼等其他动物制成的木乃伊,以及大量木质与青铜的动物雕塑。这些文物属于古埃及第26王朝时代(公元前664–525年),这一发现将帮助考古学家了解古埃及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合成生物学家们对大肠杆菌进行了一项重大的改造:他们让这些异养细菌在实验室环境中变成了完全自养,相关论文本周在《细胞》发表。也就是说,这些细菌不再需要吃糖维生,而是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并把它作为唯一的碳来源。与植物不同,这些“自养大肠杆菌”并不利用光能,而是从化学反应中获取能量。
实现这种转变相当不易,研究者对大肠杆菌进行了基因改造,转入了几种固定二氧化碳和收获化学能量所需的关键基因,但这还不足以让细菌完全转变代谢方式。于是,研究者又将它们放在糖很少、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的环境中连续培养,等待细菌自身产生更多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过了大约200天,能够“只吃二氧化碳”的大肠杆菌才终于诞生。
研究者希望这些细菌未来能变成更加低碳的“生物工厂”,不过它们现在离投入使用还差得很远——目前的“自养大肠杆菌”生活在实验室二氧化碳浓度10%的环境中,它们还没法只利用空气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维持生存。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第一次在野外环境成功记录下了蓝鲸的心率,相关发现本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结果显示,当蓝鲸下潜时,它们的心跳变得极为缓慢,通常每分钟只跳动4-8次,甚至还会低到每分钟2次。而当它们结束潜水回到水面时,心跳速度又变得很快,达到了每分钟25-37次——这听起来或许不快,但对这些庞然大物而言已经接近极限。蓝鲸的心跳是怎么测到的?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带有表面电极的吸盘设备,并在船上用6米长的杆子将它吸到蓝鲸身上,这样就记录到了蓝鲸的心脏电信号。
本周,一个“智能乒乓球桌”登上《自然-通讯》期刊。它可以感应并统计球的落点与球路,还可以对擦边球进行判定,而最重要的是,这些传感器不需要任何额外供电,它们的能量来源都来自乒乓球撞击球桌的过程。这是怎么做到的?研究团队利用了一种基于木材制成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它可以将微小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与同事开发了一种处理木材的手段,经过化学与热压处理,可以把普通的木材转化为性能优良的摩擦发电材料,并制成自供电的传感器系统。